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又东过襄贲县东,服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迳城东,服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觉得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建安二年,曹操围吕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分解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川合,水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地理志》曰:临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汉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为侯国。又西迳泰山东平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成新泰县也。
又东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缀之水,水发连缀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也。
沂水又南与蒙山川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应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联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郯故国也,少昊以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叔孙婼,问曰:少昊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黄帝、炎帝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编年》晋烈公四年,越子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觉得郯郡,汉高帝二年,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