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中说:“设变致权,以是解结。”张良应用这一条,招来商山四皓(西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人,时称“商山四皓”),使高祖决计立刘盈为太子。
我曾经以为:“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干系,何尝不是相互感化的,当代的圣贤对这个题目都会竭尽一己之力。唐尧非常畏敬地遵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运转的事理应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顺了管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傅说(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绩卓著,与伊尹齐名)陈述天道运转的原则;文王将
原文
(宋)张商英撰
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能够言尽哉。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盗墓贼翻开了张良的宅兆,于玉枕中获得《素书》。此书共一千三百字,上面有秘诫:“此书不准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必然会遭到祸患;碰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遭到祸患。”呜呼!黄石
“吉莫吉于满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书》曰:
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而使刘邦建国称帝,更何况是对《素书》深切研讨的人呢?
今译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柬,其意深;尧、舜、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常劝高帝
自从汉朝以来,研讨文学、辞章的学者很多,但真正晓得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房玄龄、裴度等人,固然号称一代贤相,他们对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有深切的了解,这就是此书之以是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的启事。
素书今译
《黄石公素书》六编,按《前汉传记》,黄石公圯桥
今译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应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为刘邦的霸业打下根本。
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以是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笔墨简朴,含义精深,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思惟也没有超出此书的范围。
今译
“绝嗜禁欲,以是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皆经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六合四时之官,又立三公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代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窜改,皆不例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今译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应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不要复封六国后嗣。
嗟乎!遗糟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书中说:“吉莫吉于满足。”张良应用这一条,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张良应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建国的功臣。
的把握,何况是科罚、名实、轨制、算卜之类的呢?
罢了。
窃尝评之:“天人之道,何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