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治吴县(今姑苏),辖今苏南浙北,包含杭州在内。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四周地区归三个处所官别离办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地点临晋,今陕西大荔。
胶东郡:偶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玩滩四周。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豫州: 治所 谯(安徽毫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幽州: 治所 蓟(北都城西南)。辖区 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扬州: 治所 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博望:在今河南边城西南。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青州: 治所 临锱 辖区 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南阳郡:治宛城。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称为“司州”。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泸水:今雅砻江下流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交州: 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首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门路。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山阳郡:山东金乡西北。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操纵这两条河谷斥地的门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扬州:汉扬州包含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