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急道:“曹公,千万不成。乌巢粮草被焚。袁绍必尽尽力一搏,曹公只需死守不出,袁绍自会不战而溃。”
曹操闻言大喜,点头称是。张郃、高览见曹操待己甚厚,正想建功以报大恩,便主动请命道:“丞相,我二人熟谙袁绍大营,请丞相恩准我等率兵前去。”
两军正自混战,俄然袁绍营后杀声四起,又有一支军队杀了出去。本来刘墉带兵绕到袁绍前面,趁着内里混乱不分,一面四下放火,高叫“袁绍被杀了”;一面带队杀进营来。袁绍雄师本就在苦苦支撑,先听闻主帅被杀,虽难辨真假,却更加惶惑,再见又一只曹军气势如虹地杀到,终究支撑不住,只得节节败退。战至天明,两边都已怠倦不堪,各自出兵回营,袁绍军死伤大半。
曹操笑道:“有两位将军在前面领兵,必然马到功成。”又派许褚、李典为辅。张郃、高览早知营中安插,带着三路军队杀进营去。袁绍兵将虽远多于曹操,不过晓得乌巢屯积的雄师粮草俱被焚毁,早已军心涣散、士气全无,又传闻张郃、高览兵败投降更是惊魂不决、大家自危,现在见曹兵猝然杀到,更是心惊胆战,只得勉强应战。
这边袁绍的号令还没传到,郭图已派亲信奉告张、高二人,说主公传闻两位打了败仗,活力要杀你们。张郃、高览本就满腹委曲,传闻袁绍还要杀本身,顿时心灰意冷。想到忠告顺耳,袁绍不纳良谋,迟早必被曹操所擒,张郃、高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就反了,带着本部人马来投曹操。
张郃、刘墉率兵得胜回营,曹操大喜,亲到营门处驱逐,又传令重赏二人。荀攸又献计道:“丞相,袁绍刚败,应乘胜追击,不让其有喘气之机。丞相可派人四周传言,说已分兵两路,一起取酸枣,攻邺城,一起取黎阳,以断袁绍退路。袁绍闻听必错愕失措,分兵防备。丞相便可乘袁绍调兵之际,乘虚而入,袁绍必大败。”
曹操凝神微一考虑,手捋髯毛,点头道:“此计甚妙,便依公达之计行事。”果不其然,袁绍一听曹操分兵两路后大惊失容,如果酸枣、黎阳这两个处所丢了,那便有全军淹没的伤害,便当即传令,由宗子袁谭率五万兵士守邺城,大将辛明带兵五万救黎阳。
那小校(周仓)大呼道:“蒋奇已死,投降免死。”袁军本就惶恐不安,传闻主将已死,四周又都是曹操的军队,顿时慌了神,纷繁作鸟兽散,一万雄师刹时便土崩崩溃,不是死便是降。刘墉先让人将投降的袁兵押回曹营,又叮咛部下十数名精干的兵士,让他们到袁绍大营回话。只说已赶跑了曹操,雄师正在救火。袁绍公然信觉得真,不再增兵乌巢。
那小校羞惭道:“淳于琼将军言道,乌巢阔别疆场,不需劳心驻守,每日只和各部将领喝酒。曹操攻来时,各部统领全都沉浸不醒,因此难以相敌。”
袁绍回到冀州,晓得沮授被杀,田丰自刎,内心更加气闷,不睬政事。夫人刘氏道:“主公,现在内忧内乱,世事难料,河北基业交与何人打理,还是应早做决定。”袁绍想想也是,便调集众谋士筹议立嗣之事,看谁能够秉承他的奇迹。袁绍有三个子,宗子袁谭镇守青州,次子袁熙镇守幽州,三子袁尚是夫人刘氏亲生,形貌俊美,技艺高强,袁绍特别喜好。只不过当时嫡庶有制,长幼有序,袁绍虽故意立袁尚为嗣,却不得不听取众谋士的定见。没想到众谋士都各为其主,有的向着袁谭,有的向着袁熙,有的向着袁尚,争了半天也没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