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脑中急转,这三策中恐怕只要这一策稍好些,如果用第二策,恐怕会两败俱伤,便道:“主公,若再无良策,鲁肃感觉第三策尚可。”
孙权也点头道:“吾妹年只十三,还未及笈,母亲又心疼非常,如何能许以刘墉?此策千万不成。”又思考了一阵,孙权说道:“孤看如许吧。”先对鲁肃道:“子敬,你去转告刘墉,孤明日与他签缔盟誓,两相修好。”又对张昭道:“子布去安排缔盟一做事件,勿要礼节全面详确,莫失了江东的颜面。”
周瑜心领神会,浅笑道:“周瑜自会守口如瓶。”
周瑜勉强振起精力答道:“是,主公。”
周瑜一听顿时豪气贯胸,意气风发,朗声道:“主公志存高远,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恰是横行天下,建功立业之时,非投降之主;主公所属臣下善察多谋,忠贞勇猛,亦非投降之士。江东沃野千里,豪杰乐业,百姓安乐,民殷而国富,此谓********,强富之国也。现在江东有带甲数万,皆虔诚英勇之辈;粮草充盈,堆积如山,又有长江通途相阻,如此敷裕险要之地,岂能拱手让于别人。吾观曹操虽有十倍之力,然其劳师以远,数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厥后患,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舍鞍马而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平水土,多生疾病,三忌也。曹操犯此数忌,虽多必败。主公,若曹操来袭,周瑜鄙人请命,愿得精兵数万,为主公擒之!”
周瑜拱手道:“主公!刘墉有天纵之才,文能兴国安邦、武能攻城掠地,世所罕见;刘墉素有凌云之志,百姓推戴,域内升平,臣下料其决非池中之物。现刘墉叛离曹操,拥兵自主,四周缔盟,迟早必为我江东之大敌。臣思之很久,现有上、中、下三策,望主公判慎采取之。”
周瑜微一愕,答道:“主公宽仁聪明,长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劣等皆戴德怀德,惟忠与义。”
孙权捻着髯毛,悄悄听着,微微思考了一会儿,方道:“孤觉得子敬、子布所言极是。公瑾,此策便罢了,其他两策呢?”
此话一出,鲁肃喜出望外,张昭满脸迷惑,周瑜大惊失容。鲁肃、张昭先见礼退下,周瑜心灰意冷,拱手也要告别。孙权浅笑道:“公瑾留步。”
鲁肃不由倒吸了口冷气。“假途灭虢”说的是春秋时晋献公接管荀息之策,送以重礼给虞国国君,要求借道前去征讨虢国。虞国大臣宫之奇则道,虞国与虢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灭亡了,虢国也不成能保存。可惜虞国国君妄图蝇头小利,不听忠告,承诺晋国借道。成果果如宫之奇所料,晋国灭了虢国以后,返来顺道把虞国也灭了。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还未等刘墉从曹不兴那边讨到画,一场变故凸起其来了。这天,鲁肃神采仓促来见刘墉,说道:“崇如兄,恐怕你们得在柴桑待上一阵了。”
“主公。”周瑜一拱手,又道,“主私有一妹,端庄贤淑、容颜美丽,不如许以刘墉,假说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以扶汉室。刘墉必喜不自胜,安留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