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头头春春□□秀秀时经常常共共饮饮春春浓浓酒酒
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洁白洁玲玲
厥后东坡为吟诗冒犯了时相,连遭谪贬,到哲宗天子元祐年间,复召为翰林学士。当时佛印游方转来,仍在大相国寺挂锡,年力尚壮。东坡一见,想开初年披剃之事,遂劝佛印:”若肯出家退隐,下官当力荐清职。”佛印那边肯依!东坡遂嘲之曰:
自此伉俪和美,不在话下。后少游宦游浙中,东坡学士在京,小妹思惟哥哥,到京省视。东坡有个禅友,叫做佛印禅师,尝劝东坡激流勇退。一日寄长歌一篇,东坡看时,却也写得奇特,每二字连续,共一百三十对字。你道写的是甚字?
想汝唯一览,顾我劳三复。
东坡诗云:
似似醉醉闲闲行行春春□□里里相相逢逢竞竞忆忆游游
二诗寄去,少游读罢,叹赏不已。其佳耦酬和之诗甚多,不能胪陈。厥后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罕见。因而宣仁太后亦闻苏小妹之才,常常遣内官赐以绢帛或饮馔之类,索他题咏。每得一篇,宫中传诵,声播京都。厥后小妹先少游而卒,少游思念不置,毕生不复娶云。有诗为证:
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喊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
焉得好风从地起,倒垂帘卷上金钩。
字字如联珠,行行如贯玉。
忽一日,神宗天子因天时久旱,准了司露台奏章,特于大相国寺扶植一百八分大斋,征取名僧,鼓吹典范,祈求甘霖,以救万民。命翰林学士苏试制就吁天文疏,就命轼充施礼官主斋。三日前,便要到寺中斋宿。先有内官到寺看阅斋坛,传言御驾不日亲临。方丈中铺设御座,统统范围务要非常划一,把个大相国寺打扫得一尘不染,妆点得万锦攒花。府尹预先差官四围扼守,不准闲人入寺,恐防不时触突了圣驾。这都不在话下。
只闻檀板与歌讴,不见如花似玉眸。
少游手札到时,正值东坡与小妹在湖上看采莲。东坡先拆书看了,递与小妹,问道:”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诗乃仿佛印禅师之体也。”即念云: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清楚天涯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照少游诗念出,小妹叠字诗,道是:
佛印写罢,学士大笑曰:”吾师之词,所恨不见。”令院子向前把那帘子只一卷,卷起一半。佛印打一看时,只见那女孩儿半截暴露那一双弯弯小脚儿。佛印口中不道,心下考虑:”虽是卷帘已半,奈帘钓低下,终不见他生得如何。”学士道:”吾师既是见了,何惜一词?”佛印见说,便拈起笔来,又做一词,词名《品字令》:
短歌后制成叠字诗一首,却又写得古怪:
裁诗思远寄,因以真类触。
今后阁起端卿名字,只称佛印,介人都称为印公。为他是钦赐剃度,好生恭敬。本来故宋时最以剃度为重,每度牒一张,要费得千贯财帛方得到手。本日端卿不费分文,得了度牒为僧,如果个真酒保,岂不是千古奇逢,万分欢乐。只为佛印弄假成真,非出本心,一时勉强削发,有好几时气闷不过,厥后只在相国寺翻经转藏,精通佛理,把功名繁华之想,化作清净有为之业。他原是个明悟禅师转世,根气分歧,以是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东坡学士他是个用世之人,识见各别。他道:”谢端卿本为上京赴举,我带他到大相国寺,教他冒充酒保,瞻仰天颜,遂尔披剃为僧,却不是我扳连了他!他今在佛门枯淡,必有恨我之意。固然他戒律精严,只恐面子上矜持,心中不能无动。”常常于说话之间,微微挑逗。谁知佛□□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涓滴走作,东坡只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