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到十八相送,梁山泊不识祝英台是女子,司马道子听得津津有味,叮咛酒保道:“你就说本王正在议事,引董怀暂在偏厅等待。子厚,你接着讲。”
唱至第二遍,有人轻声相和,声音渐大。
卞辉捋须笑道:“此诗甚妙,特别是结句‘万里一孤舟’,苦楚之意立显,不知是何人所制?”
赵牙嘻笑道:“仆觉得,这首《送友阴敦赴建康》极佳,便是再写新诗也恐难及,干脆就用这首吧,总不能怡秋楼用了就不准别人用吧。”
檐下悬着金丝楠木匾额,司马曜御笔亲书“国子学”三字。
除了怡秋楼所请的六位评判外,盛花居竟然请到了骠骑长史、国子博士车胤坐镇,此公但是“囊萤夜读”的名流。
待唱完“唯有分袂多”,不等小兰停下,世人齐声开口再度开唱“长亭外,古道边”,小兰心中欢乐,再次操琴,开口吟唱。
周娘子用团扇捂脸,笑得花枝乱颤。
陈志从怀中取出一锭金子,递给国子助教何秀,道:“何助教,只要不把那叫苗兰的女子定为魁首便可。”
车胤笑道:“两位娘子,娇媚动听,不要再抛媚眼了,不然这屋顶都要抛翻了去。早些开端吧,不然老夫未饮先醉了。”
木台四周摆放着十张案几,是评判的座席。刘至、羊民、何秀等人接踵来到,笑着与人寒喧。
世人轰笑,车胤道:“周娘子,你的风骚世人皆看在眼中,还是早些比斗吧,老夫想看看这金子到底归了谁,看看能不能讨杯酒喝。”
一等便是大半个时候,董怀见到会稽王时,司马道子已是醉意醺然。
前来旁观斗曲的另有魏郡太守赵牙、度支侍郎卢壮等官员,诸人谈笑晏晏,却多是各怀心机。
门内一条笔挺的青砖甬道直通歇山式大殿-崇文殿,殿内正中悬孔夫子及诸贤画像。
司马道子眼带泪痕,梁祝化蝶让贰心有感慨,连饮三杯酒才抑住伤悲,此时酒劲上涌,昏昏沉沉。
何秀皱起眉头斥道:“曲词分歧乐律,只是乡间俚语,难登风雅之堂。”
大殿内聊得热火朝天,酒保出去通禀道:“王爷,杜尚书遣外兵侍郎(1)董怀求见。”
“哦,盛花居斗曲子厚也想插手吗?筹办了甚么新诗,让本王先睹为快。”盛花居斗曲之事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司马道子天然晓得。
“董侍郎,何事?”司马道子坐正身子问道。
西面有片桃林,阵势开阔,林中凉亭,两人在此中窃保私语。
牛车缓缓而来,在府兵的导引下在楼前停下。一个个盛装女子度量乐器走下,有熟悉的喊出花名,惹来阵阵喝彩声。
华灯初上,盛花居的灯笼亮起,将整栋大楼照得如同光塔。
赵牙正值丁壮,五官端方,端倪清秀,只是满面的谀笑粉碎了形象。
动摇麈尾,司马道子又轻叹道:“提及来《小窗幽句》久不更新矣。”
有人抬上案几,两堆金子摆在上面,金光闪闪烁人眼目,大厅内赞叹起四起,有黄金刺激,很多人的酒醒了几分。
盛花居外的人群听到楼内歌声,忍不住跟着学唱起来。青溪河边,呈现数百人齐歌“落日山外山”的盛况。
盛花居前的广场上已是人满为患,前来旁观斗曲的人还在络绎不断地到来。
赵牙的目光却重视着那木制的简易长亭和胡原和张锋两人演出的依依惜别上,内行看热烈,熟行看门道,赵牙原是伶人,这类演出情势让他耳目一新。
赵牙正说至鼓起,怏怏隧道:“董怀这厮,真不会挑时候,仆才讲到一半,前面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