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常使民无知无欲。
孰为此者。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德若谷﹔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觉得教父。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为有为,则无不治。
则攘臂而扔之。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其次,侮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满足者富。
故建言有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混兮其若浊﹔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大象无形﹔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上善若水。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质真若渝﹔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三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夷道若颣﹔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建德若偷﹔
明白若辱﹔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是谓袭明。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弱其志,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广德若不敷﹔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澹兮其若海﹔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何谓宠辱若惊。
其事好远。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