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为了抵抗美国空军强大的守势,挽救失利的运气,日本水兵中将大西泷治郎提出建立特别进犯队,对打击日本本土的美国舰艇编队及牢固的集群目标实施他杀式攻击,大西泷治郎为这支特别的军队定名为“神风”。“神风”曾经给日本带来过两次有如神助般的胜利,当时他们面对的仇敌是一度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元军。本来敌强我弱的情势下,“神风”两次为日本带来了暴风暴雨,不但帮忙他们赶走了远道而来的元军,也吹得日本人有些飘飘然了。
20日晚,在参议第二天的军事行动时,元军将帅产生了分歧,有人对日本军人的英勇战役很有惧意,元军固然获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但死伤很多,兵疲矢尽,诡计退兵。有人则以为战役情势对元军比较无益,只要对峙苦战,便能霸占大宰府。最后,元帅忻都决定第二天全军班师返国。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忻都做出班师返国的决定没多久,博多湾呈现了罕见的暴风暴雨。黑云压顶,民气不安,加上不熟谙地形,元军兵船一片混乱,不是相互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四周乌黑一片,落海的元军没法相救,丧失惨痛。21日一早,日军得知元军撤退,博多海面已无元军船只,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非常欣喜,在天下范围内展开了大范围拜神活动,称为“神风”。日本史乘则称之为“文永之役”。
两军汇合后,士气大振,范文虎与忻都等相议,决定打击太宰府。但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两路人马顿时堕入了绝境。这场持续了两天的台风摧毁了元军大部分的船只,“士卒十丧六七”。而留在日本海岛上的3万元军群龙无首,除一部分被俘外,其他全都战死。
与日军苦战一天后,至20日傍晚,元军已接踵占据博多湾箱崎等地,并全线追击败退的日本军队。就在这时,因为副帅刘复亨在追击中中箭受伤,守势减弱,并且天气已晚,元军便停止了打击。日本军队这才摆脱了元军的追击,敏捷退往大宰府水城。
为了制止元朝偷袭,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了九州本地各地的戒备。与此同时,镰仓幕府还构造了大范围的祷告活动,以此来应对这场危急,为此还推迟或打消了很多庆典活动。
1260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称蒙古大汗,建年号为“中统”。1271年,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就在忽必烈成为大元天子的三年前,他便命使者携国书赴日,要求日本师法高丽来中国“通好”,但是被镰仓幕府以“书辞在理”为由回绝,而后,忽必烈又两次遣使要求日本称臣朝贡,并以武力相威胁,一样遭镰仓幕府回绝。
在第一次遣使“通好”被拒后,忽必烈就萌发了对日本策动战役的动机,但因为战役物质不敷,忽必烈不得不在征发民夫、制作战船上破钞大量时候。直到1274年,忽必烈才建议了第一次征日之战。这年10月,由1.5万名蒙前人和汉人兵士以及8000高丽军人构成的雄师,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500艘小型战船开征日本。这支军队等闲地占据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于11月19日在位于陈腐的九州首府太宰府四周的博多湾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