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修行状况是我们所等候的,也不免会为此东想西想,从而导致夸大或轻视本身。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过程中碰到了这类不太好的状况,那就简朴一些,换一种体例,用本身所具有的“信心”来检视本身的修行或许会更加便利。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我们即便跑到藏地去,让统统的上师都来灌顶也灌不出来。也仅独一个灌顶的称呼,而得不到灌顶的本色意义。这在密续中有明白要求,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资格进入坛城接管灌顶。
但另一个很首要的信息是确认了的,来自天下各地的,上师本来的弟子们,又来了十多个,我的宿舍也被安排进了一小我。此人竟然是湖北来的,可见,密法传播之广,参透之深。
显宗的实际自度度人、拔苦施乐等等,在这里都有实际观修的窍决。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度度人”,如何实修呢?显宗里是通过六度四摄来完成,通过六度来成熟本身,通过四摄来成熟别人,修持艰苦卓绝的泛博菩萨行。而密法是建立在果位上的修持,就不但仅是在糊口中去实际六度四摄了,直接就把本身观想成释迦本尊,然后从心间放光,从自心中化现出无量的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他们到统统众生身边,放光加持,说法,满足统统众生的欲望,去度化他们。
公然,等我们歇息清算了一会后,就发明,很多喇嘛在重新安插供桌佛台,摆了一些法器,上师出来时,也是僧衣昌大,有螺号响起进,我的满身一麻,上师开端传法了。
终究有机遇,获得上师传授的第一个密法了。不但是大师都在如许说,并且,有人向木江师兄求证时,木江师兄也只是笑,并不否定。
我们追溯这个法的本源,是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喇嘛所传承下来的,阿旺罗桑嘉措喇嘛在藏地来讲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我们得此传承感受是多么大的福报!想到圣贤们所修的法并且传承下来,我们能够修持它,和圣贤们一样具有纯洁的法脉,就感遭到非常的高傲和欢乐。
菩提心一旦修持美满,就是我们的成佛之日。从显乘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直至密乘的三摩地菩提心、滚大利菩提心,颠末如此的层层净化,层层升华,历经五道十地而究竟成佛。
我们对菩提心如此的不屑一顾,却企求金刚乘的甚深教法,但是你要晓得,如果不具有菩提心,我们就没有资格进入金刚乘的大门。因为金刚乘属于大乘的一个分支,而判定是否大乘的独一标识是菩提心,我们要想进入金刚乘,前提仍然是看你有没有菩提心,而不是像普通人以是为的那样,扶养上师一些东西换来几个密咒念念,以为这就是一个金刚乘行者了。――不是的,这只是大要上的“金刚乘行者”罢了。
在我见到过的学佛的弟子们内里,有高傲、收缩的,也有谨慎谨慎、唯唯诺诺的。有的居士,本身的感受就像成了佛普通,对佛教知识体味得越多,学佛的门路就偏失得越远,他们会从每件事情中表示本身是了不起的,而本身涓滴没有发觉本身的状况;而也有些居士们,则每天都在担忧本身是否做错了事情,在每一件大、小的事情上胶葛端方与对错,糊口中的细节和动机有千千万万,如许的费心也就难以穷尽了。当然,我并不能说处在如许状况的居士们都已经偏离了学佛的正路,但是我能够说,逗留在这两种状况下而不自发就是处在了导致“固执”的两种极度状况中。如果逗留在这两种极度的状况中,那么间隔具有好的修行还很远很远。如果这两类居士们能够反观本身的行动,熟谙到本身的状况并安然接管实在的评价,或许哈哈一笑之间便能在修行上转烦恼为菩提也是有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