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的讲课进入第二部分:平常糊口。他说:“前面讲了大事理,讲了物质天下,也就是所谓有法天下。上面,讲我们的身心,我们把前面的法无我了解为粗无常,也便能够把心无我,了解为细无常。”
我们早上刚起床时就会说,为度化统统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心,是真正的泛博无量,还是真正的浮泛有力?天下统统众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泛博到无以复加,没法缘取的观点。仅仅如许想一想,说一说,谁都能够办到,底子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就仿佛我能够想,明天早上我的头上要长出七八个角,这美满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设法。
通详确无常也能够观到人无我,因为这个“我”是这一顷刻有,下一顷刻又不是如许多体的法,如许的人无我空性还是观的到。从这个处所观下去,能够证悟人无我。
上师终究讲完了这一课,给我们的开导太大了。除了实际上搞清楚了团体与个别的干系外,不找到了动手点、契入点。就像宦海上所说,找到了“抓手”。
在佛教实际中,就有散点透视的特性,各个实际范围都有触及,还相互交叉,让人理不清眉目,不是过来人,必定不好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干系。
但看一看本身,我已经生起出离心了吗?我每天修的是出离心吗?
我们凡夫就是固执万法的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相对自性。当其性子相对稳定的时候就贪爱它,然后就固执有自性,有自性就有我了,就开端倒置、开端造业。
再说到大乘佛子入道之基,发菩提心,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当中也存在很多题目,本身该当作一番察看。
对此,我与阿秋师兄闲谈时,也说过近似的话题。阿秋师兄说:“我不是研讨实际的,我重视实际,据过来人说,只要实际到了,实际就一通百通。”
但西方绘画就分歧,按远小近大的道理,选定了间隔。按光芒与暗影的互衬,赐与了角度,赏识者完整能够了解此时作者的实在角度,给人一种实在的感受。
放电影也是如许,一秒钟放了24张照片,并不是有同一个东西在这一秒钟走畴昔,而是一秒钟放了24张不一样的照片,闪现上仿佛有一个东西挪动做了甚么事。
“人缘所说法我说便是空”,直接就是空性。如果连诸行无常都了解不了,那要了解诸法无我那是不成能的,这两句话要按序第来了解,起首要了解诸行无常。
我们的发心,不是真正的泛博无量,而是真正的浮泛,衰弱有力。
真正修菩提心,不需求一开端就这么广,先问问本身,能不能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特别是和本身职位、家庭、学历等等前提都比较靠近的同事、同窗,对于他们,你能真正建议菩提心吗?对于普通人而言,不会跟远远超出本身的人做比较,比如买卖人不会妒忌李嘉诚,但我们常常会跟本身身边的人合作。或许大要上不动声色,但我们会在公开里绷着那根弦,一向存眷着某个老乡,或者同窗的状况,要和他们一比高低。
究竟上它的本质是无自性的,每一顷刻都在生灭,乃至没有生灭,连生灭相都是幻相,底子就没有生过,只是缘起闪现,这个是大乘龙树菩萨的思惟:
“但是,这些实际上晓得的东西,都不是你本身的,对不对?”上师一发问,我们只要点头,这都是书上看来的,我们本身没有直接体验过。
这恰是我们的大题目,所谓开悟,就是实在体验到空性啊。别人的实际再好,对我来讲,都是画饼呐。接下来,上师从实际的角度,对我们常见的修行中碰到的题目,停止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