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依然女生呀呀嘿 > 梅花 花幽独,人幽独

我的书架

忽地想到,张岱描画女子的那句:孤意在眉,密意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

只余寥落,只余孤寂,只余疏离。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幸幸亏故意人窃记,才有三百余首传世。这首《山园小梅》,便是此中之一。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成求。

此情此境,折得一枝寄。亦无赏梅人。她与他,曾在梅树下,共金尊,饮绿蚁,玉瘦香浓。凭栏翠帘低卷,沉浸明月小巧地。而现在,已经是人间天上不相逢。再也不能瑞脑金兽薰被暖,不能同倚玉楼共吹箫。风雨萧萧,笑我簌泪千行。只余明月照藤床,夜夜凉如水。

那年在岳麓山脚看梅花。是个暖春,太阳出奇的好。山脚边,溪流潺潺汇入小池。有风来,泛动春如线,花影动春枝。几树梅花,留下古意盎然的倒影。我围着梅树,大要不动波澜,内心倒是起伏不已,久别相逢一样的惊。闻那花香,像幻觉裹身,久久不肯褪去。

林逋身后,宋室南渡,杭州便成了京畿之地。朝廷命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宅田皆完整迁出。却独留林逋宅兆。后代猜想,或因林逋之名,或因触及风水,但这一点。已经无从穷究。

梅花花语:固执和高雅。

暮年间,林逋泛舟五湖,周游江淮之间,中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于孤山,而是余年足不及都会,并不仕不娶,布衣毕生。在孤山上,他广植梅树,畜养仙鹤,视梅为妻。视鹤为子。林逋亦常棹舟出游,来往于湖间诸寺,与高僧诗友谈经唱和。如有客至,孺子放鹤而飞。林逋则见鹤而归。

是时,李清照面前的梅花,仿佛成了烘托她孤单如玉的意象。那一把怅怅的瘦骨。始终冰雪萦怀,在离离疏枝上,绽放着,凄然着……

那寿阳公主,曾是用如何的姿式,卧在宫阶上,让风中的梅花落上她丝光光滑的额头?那千古妖娆的梅花妆,冷傲了一页汗青。

到了清朝,顾贞观给纳兰容若寄信,写到江南梅,落笔便是:一片冷香唯有梦,非常清癯更无诗。

像它们的仆人。

又叹这珍奇之处,字、诗、人,都是一样的幽独,一样的疏影横斜。

君泪盈,妾泪盈。罗携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这是北宋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

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写: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梅花,那就让我在这世俗的人间里,眺望着你,猜想着你吧。

传闻与林逋写诗唱和的娴雅之士中。就有范仲淹、梅尧臣,以及当朝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等人。王随与薛映更是恭敬林逋为人,又极爱其诗作,经常去往孤山与之诗词相酬,清谈整天,并出俸银,为之修建山宅。但林逋作诗从不保存,皆随就随弃。有人问他,“何不记录下来以示后代呢?”他却说,“我安于林壑之间。且不欲以诗图其名,更何况是后代之事?”

亦有人言,林逋“梅妻鹤子”的本相,实际上并非全因其脾气而至。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因而便阔别了尘嚣,开得更加的清浅,更加的销魂,更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应是暮年。彼时的她家国不在,是难过客,是断肠人。这词里,有掩不住的寒凉。即使是梅花绽放的初春,亦有掩不住的秋暮之气。

推荐阅读: 余生皆是喜欢你     锦绣侬田     戏精老公今天作死没     惹火甜妻:吻安,墨先生     佛系鬼王虐鬼日常     奈何BOSS要娶我     我的绝美女同事     呔!妖孽     探险从地底开始     霸道奸臣爱上我     [综]白兰氏女神     粉碎诸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