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三月 六君尝 得孕三月以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恶阻,宜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湿而冷 萸附行 胃苓散加吴茱萸、附子之类,腹痛,加木香。

左归饮 正元丹 左归饮加肉苁蓉、川芎、细辛甚效,正元丹亦妙。

津润流 时医错 方中若杂以地黄、麦冬、五味拥戴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即肾气丸亦宜慎用。

种子者 即此详 种子必调经,以归脾汤治其源,以清闲散治其流,并以上诸法皆妙,不必他求。唯妇人体肥浓者,恐子宫脂满,另用二陈汤,加川芎、香附为丸。

眩晕第十五

泄泻第十四

外冷淋 肾气咽 五淋以外,又有冷淋。其症外候恶冷,喜饮热汤,宜加味肾气丸以盐汤咽下。

头扭转 眼纷繁 此二句,写眩晕之象也。

庞杂至 气血伤 经来或早或迟不一者,气血虚而经乱也,宜前汤加人参、白术、黄 之类。

附半姜 功超轶 时医以半夏、附子坠胎不消,干姜亦疑其热而罕用之,而不知附子补命门之火以保胎,半夏和胃气以安胎,干姜暖土脏使胎易长。俗子不知。

着脐痛 下瘀吉 腹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而痛,宜下瘀血汤。

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以达原饮为方,创异说以欺人,实昧其病由也。

体用变 标本迁 其本阴,其体热。

若精蕴 祖仲师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痉湿 篇》,字字皆精义奥蕴。

小儿第二十四

攻凉施 毋固必 攻有大承气汤,凉有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云∶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又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读此,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余以末治之说,为大谬也。

慢脾说 即此寻 世谓慢脾风多死,而不知即太阴伤寒也。有初时即伤于太阴者,有渐次传入太阴者,有误用神曲、麦芽、山查、萝卜子、枳壳、葶苈、大黄、栝蒌、胆南星等药堕入太阴者。既入太阴,其治同也。如吐泻后,盗汗不止,手足厥逆,理中汤插手附子,或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佐之,此太阴而兼少阴之治也。如吐泻手足厥冷、烦躁欲死、不吐食而吐涎沫,服理中汤不该,宜吴茱萸汤佐之,此太阴而兼厥阴之治也。若三阴热化之证,如太阴腹时痛时止,用桂枝加芍药汤。大便实而痛,用桂枝加大黄汤。少阴之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宜猪苓汤。心中烦、不得卧,宜黄连阿胶汤。厥阴之消渴、气冲、吐蛔、下利,宜乌梅丸。下利后重、喜饮水,用白头翁汤等症亦间有之。熟《伤寒论》者自知,而大纲不在此也。

伤寒病 极变迁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变也。变迁者,或三阳、或三阴、或寒化、或热化,及转属、归并之异。

风火动 两动抟 风与火皆属阳而主动,两动相抟,则为扭转。

黄草汤 下其气 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金匮》云∶欲吐者不成下之。又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下之。何也?曰∶病在上而欲吐,宜因此越之。若逆之使下,则必愦乱益甚。若既吐矣,吐而不已,是有升无降,当逆折之。

推荐阅读: 出狱后,高冷前妻悔哭了     我的1979     医见钟秦     透视小地主     高手下山:我的绝色未婚妻     有女不寻常     全球OL改版:我在荒岛养宠被直播了     江湖风云令1     民国女先生[燃爆]     你若爱我:总裁,对不起     海贼王之逆天作弊器     爱你沉沦不知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