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畜状 吐痰涎 肺如犬吠,肝如羊嘶,心如马鸣,脾如牛吼,肾如猪叫,每发必吵嘴流涎。
疝气第十九
五苓散 加减斟 《别录》以此方加川楝子、木通、橘核、木香,通治诸疝。
开交骨 归芎乡 交骨不开,阴虚故也,宜加味芎归汤。
端方废 甚于今 自王叔和而后,注家多误。然亦是非参半,今则不知《伤寒论》为何物,端方尽废矣。
厥阴症 乌梅丸 方中甘、辛、苦、酸并用。甘以缓之,以是遂肝之志也。辛以散之,以是悦肝之神也。苦以降之,则逆上之火顺而下行矣。酸以收之,以还其曲直作酸之赋性,则率性而行所无事矣。故此丸为厥阴症之总剂。治此症除此丸外,皆不消苦药,恐苦从火化也。
脾肾泻 近天明 五鼓今后泻者,肾虚也。泻有定时者,土主信,脾虚也。故名脾肾泻。
二陈尚 九味寻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安稳之剂,而不知茯苓之渗,半夏之涩,皆能留邪生热,变成谵语、不便等症。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而不知太阳病重,须防侵入少阴。此方中有芩、地之苦寒,服之不汗,恐苦寒堕入少阴,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羊肉汤 痛谧 痛者,痛之缓也,为虚症。
凡发热 太阳观 太阳主身之表,小儿腠理未密,最易受邪。其症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小儿不能自明,唯发热一扪可见。
产后篇 有神术 共九方。
六法备 汗为尤 汗、吐、下、温、清、补,为治伤寒之六法。六法中唯取汗为要,以瘟疫得汗则生,不得汗则死。汗期以七日为准,如七日无汗,再俟七日以汗之。又参论中圣法,以吐之、下之、温之、清之、补之,皆以是求其汗也。详于《时方妙用》中。
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
稚阳体 邪易干 时医以稚阳为纯阳,存亡关头,开手便错。
六一散 白虎汤 六一散治统统暑症。白虎汤加人参者,以大汗不止,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败精淋 加味啜 过服金石药,与白叟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乃至内败而为淋,宜前汤加萆 、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