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 第6章 根本所在
当然,官方并不是甚么都不信。比如信神,信鬼,信风水,却实在“信而不仰”。和尚、羽士、风海军,都能够费钱雇。至于烧香拜佛,则不过例行公事,又变成了“仰而不信”。你要让他真信,必须显灵。所谓“信则灵”,说穿了是“不灵就不信”,或“灵了我才信”。标准,是管不管用。
这也是一种悲观。
并且,这类精力还能够也应当如许表述——
知行合一践于行。
但到我们的东周期间,亚述却俄然空前强大。亚述前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以色列和巴比伦尼亚,厥后又侵入阿拉伯半岛,征服埃及,毁灭埃兰,成为不成一世的帝国。这个帝国高出西亚和北非,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这两大陈腐文明,都置于本身的统治之下。
可惜没人晓得周公如何想。
它的背后,则是中汉文明的第二种精力。
明显,如许的艺术,不成能是“纯艺术”,只能是“泛艺术”。是以,在我们民族这里,几近任何事情都能够变成艺术,比如带领艺术、办理艺术、教诲艺术。换句话说,即便不能变成艺术,也能把它们艺术化。
但是《周易》说过,天下永久在窜改,独一稳定的就是“变”。何况长翅膀本来为了翱翔,岂能不动?要动,又要稳,就只能回旋。要变,又不能乱,则只能变成太极图。
毫无疑问,这里说的乐,是音乐(艺术),也是欢愉(审美)。但不管艺术还是审美,也不管其气势是和顺浑厚、汪洋恣肆、澹泊虚静还是萧洒超脱,都是群体的、家国的、伦理的,也是调和的。即便有戏剧抵触,亦不过忠与孝、仁与义、情面与国法的冲突;而冤案则总能昭雪,结局必定大团聚。因为我们不但要忧国忧民,还要得意其乐。
这内里当然也有各种环境。境地高一点的人以为,利他能给本身带来欢愉,这就叫助报酬乐。境地低一点的则以为,通过利他来利己,比通过损人来利己,风险更小而效益更高,这就叫人我两利。起码,真正的小我主义者不会侵害别人。因为他很清楚,我是小我,别人也是。我有小我好处,别人也有。我的小我好处不想被侵害,别人也会如许想。既然如此,那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的,没有能够。因为圣是人,不是神。贤人崇拜是人的崇拜,不是神的崇拜。何况周人之以是要圣,就因为不想要神。是以,我们不成能产生真正的宗教,哪怕人神共处,或者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说到底,还是礼乐教养。
这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请存眷下卷《芳华志》
井田、封建、宗法、礼乐为轨制,
群体与个别的冲突,就如许获得了化解,实现了均衡。
延绵不断的是中汉文明,起死复生的则是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固然不复存在,却“人虽亡而政不息”,反倒波澜壮阔地生长为西方文明。与此同时,伊斯兰文明后发制人,勃然崛起,囊括环球。不难瞻望,未来天下恐怕将只能是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汉文明唱配角。
本卷终
以是,希腊人有两只翅膀:科学与艺术;罗马人也有两只翅膀:法律与宗教。它们都是互补布局,也都表现了个别认识。因为这两只翅膀就像十字架,以自我为中间向外伸展,最后又回到了本身。
但是他们的体例却仿佛只要一个:杀人。亚述国王的残暴令人发指,屠城和虐俘的记录则不断于史乘。亚述铭文中竟然充满着如许的句子:我像割草一样割下他们的头颅,我像踏板凳一样踏在巴比伦王的脖子上,谁敢造反我就把他的皮剥下来铺在死人堆上,我要用他们的尸身把都会的街道填平。他们乃至一把火烧毁了巴比伦城,还把灰烬作为记念品带归去供在本身的神庙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