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 第7章 后记:时间开始了
金文的“德”与“中国”同时呈现,难道“天意”?
灵光现,百事通。其他,比如商礼为仪,周礼为制,又如神授是宗教性的,天授是伦理性的,以及姬周株式会社等,已不必赘述。归正,中汉文明的基石奠定了,时候也开端了。[6]
看法,就是尼罗河。
就说“以德治国”。
金文的“德”与甲骨文的“德”,有一个较着的辨别,就是甲骨文由“彳”和“目”构成,金文则多出一个“心”。《古笔墨诂林》支出“德”字甲骨文共二十个,都没有“心”。金文中,不表示“品德”(比如用作人名)的,也没有“心”。字形,与甲骨文更是如出一辙。
1.看法
两河之间的冲积平原,是农业民族的福地。但是埃及文明灭亡了,西亚文明陨落了,印度多元多变多种族,很难说有同一的印度文明。只要中汉文明三千七百年持续至今,虽不免老态龙钟费事很多,却仍然具有固执的生命力。
或许,还需求天赋。
在此根本上,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提出了中汉文明的三大精力――人本精力、实际精力和艺术精力。
实在“爱民贼”南蒯这小我,是我在读杨宽先生《西周史》时发明的;而第二卷《国度》中古希腊阿谁“卖腊肠的”,则是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环球通史》时发明的。该书只是把《阿里斯托芬》这部讽刺笑剧的片段,作为链接附在注释中间,我却以为大有文章可做。通过吉尔伯特・默雷的《古希腊文学史》,我查到了《骑士》公演的时候是在公元前424年,因而很快就在《史记・赵世家》中找到了东周晋国的故事。阿谁莫名其妙被杀的不利鬼,固然是“君之子”,却名不见经传,也是“小人物”呢!
开导来自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文明体系。
这是写中华史第二卷《国度》时发明的。在巡航高度能够清楚地看到,除埃及文明只要一条母亲河外,西亚、印度和中原,都出世在两河道域。西亚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印度是印度河与恒河,西周文明则发源于泾水和渭水之间。今后生长为中汉文明,又在长江与黄河之间,仍然还是“美索不达米亚”。
文章就在轨制。
这就申明,品德之德,即“故意之得”。并且,把“眼中所见”(获得)变成“心中所得”(品德)的,恰是周人。究竟上,何尊所谓“恭德裕天”,就是“以德配天”思惟的表现。这类思惟大量见于文献记录,现在又有青铜器为证。“以德治国”为周人所独占首创,已是铁证如山。
比如汗青学。
看来,也只能依托直觉和灵感,但更首要的还是要有这个认识。有此认识,便总能在弘大叙事中发明漏网之鱼。
这很让人尊敬,但也遗憾。
4.证据
没错,在尚未把握大量证据,乃至在尚未打仗史料之前,就先验地设定一个框架,然后遵循某种所谓“范式”去停止撰述,是伤害的。汗青不是布料,能够随便裁剪。汗青学也不能是布店或中药铺。没有人能把整匹布披在身上。把药材遵循必然的挨次放进一个个小抽屉里,标明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则充其量只是数据库,不是汗青学。
这是遭到汤一介先生的影响。汤先生以为中国文明的精力是天人合1、知行合一和景象合一。但我以为,礼乐合一比景象合一更合适。并且,精确的说法,应当是“天人合一归于人,知行合一践于行,礼乐合一成于乐”。如许说,才气完整地表述我们民族的精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