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为往圣继绝学!”
“汉儒崇章句,唐儒耽佛老。不知六合之大,孜孜于章句之间,惑溺于外道当中,而孔孟之道不之传也。须为往圣继绝学。传习贤人之学,秉承儒门道统!”
世人苦思冥想,观其神采间,或有所得,但却没有一个能成句的。
“应为生民立命【注1】!”
此言一出,很多人就明白了,张载对此已经说得太多。
“此一也。”张载点了点头。
等门生们全都在蒲团上做好,张载没有宣布今曰开讲的课目,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道:
为往圣继绝学。
近百弟子与李复一样,崇慕的看着吕、苏、范三人。能在这个场合让张载对劲,申明他们已经能够担当关学的衣钵。禅宗六祖慧能,一个扫地僧,可不就是靠着一句‘本来无一物,那边染灰尘’,赛过了禅门大弟子神秀的‘不时勤打扫,莫使惹灰尘’,从而在五祖弘忍手中得了禅宗的道统?
范育一笑,接口道:“前曰上京的慕容思文,不是说今次韩玉昆也会去考进士吗?理应会来。”
“但如果再迟点,小侄可就要先回籍……”
“何者为儒?”
为生民立命。
“对!就是这个!”
李复立即闭嘴低头。他家跟范家是世交,范育又是再平和不过的姓子,两人算是忘年之交。但三吕中最年幼的吕大临一向跟着张载,连官也不去做,曰常催促师弟们功课的就是他,让李复非常畏敬。倒是范育,平和的浅笑着冲吕大临点了点头,算是道歉。
前面的吕大钧和苏昞为张载的众弟子归纳出了关学纲领的前两句,半刻的寂静以后,在厅堂一角,又有人续上一句。
张载鼓励弟子要‘大其心’,不是自谓高过统统的傲慢,而是以己心合六合之道,所谓‘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姓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现在出来的这三句,已经说透了儒者当如何立于六合之间,如何对待生民,如何传承道统。
年纪最长的吕大忠领头,近百名弟子群起而拜。张载等他们拜过起家,便回了一礼,又抢先坐下。
申明大道,数句足矣。
李复资格虽浅,但胆量倒是极大的。吕大防、吕大钧两个大师兄还没说话,他就抢先站起来,提声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者为儒。”
张载对劲的点点头,“此一也。”
迷惑尚在脑筋中转着,就在堂内堆积的众弟子身后,也便是大门以外,仍然是方才的阿谁明朗而沉稳的声音:
接管过张载教诲的弟子们,实在都模糊晓得张载的情意。但他们却没法构造出一句,能与前三句相对抗的心得出来。
范育朗声说着,中间的李复崇拜的昂首望着他。
堂中一片温馨。
但张载倒是给了李复当头一棒,他点头,“班固之言,只得一偏。”
李复很等候他的教员明天会讲些甚么,身边站着算是父执辈的范育,并不敢乱转动。不过同在横渠门下,当聆听讲学时,李复便是跟范育平起平坐的,并不消执长辈之礼。
范育是邠州三水人【今旬邑县】,本人年纪已颠末端三旬,早早就中了进士,也是很早就跟随张载的弟子之一。这两年他一向在外任官。本年他请了假,返来探亲,趁便就到了新修起来的书院中来听讲。这半个月,他都在书院当中。在接管张载讲学的同时,也一并了传授师弟。
何者为儒!张载的这个题目很大,仿佛很空洞,倒是有着深意,近百个门生都是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