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曾国藩 > 第三章 三辞江督

我的书架

"好哇!"曾国藩翻阅着儿子的抄本,见字字漂亮,页页清爽,非常欢畅。他望着儿子问,"取个甚么名字呢?""这要由父亲定了,儿子岂敢妄议。"纪泽兄弟一贯对父亲敬之如神,畏之如虎,刚才的建议能被父亲欣然采取,已使他大喜过望了,那里还敢得陇望蜀。

一 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订下功课表

至于满女的婚事,他决定再缓一下。已结婚的三个半子,曾国藩都不太对劲,特别是罗兆升的事产生后,贰内心更是恼火:倘若不是异化着这个花花公子在内,如何能够会受裕祺的挟制?这个事情迟早都会传出去的,必将是平生中的大德之累。他把女儿、半子叫到跟前,奉告他们作好筹办回湘乡。纪琛不肯意分开娘,婆母刁悍,她有点害怕。罗兆升则巴不得分开江宁,那次把他吓怕了,他怕哪天会不明不白地被人抛尸荒郊。

留在金陵的湘军,有不肯北去的,曾国藩准予他们回籍,命张诗日回湖南再招募。鲍超新近得一等子爵的名誉,干劲很足,主动请缨,曾国藩叫他再招募四千,将霆军扩大到八千人。又调淮军张树声、周盛波部。考虑到淮军是李鸿章兄弟的军队,因而又请旨调甘凉道李鹤章办理行营营务,又要李鸿章派满弟李昭庆赴营。这一次过江与捻军作战,曾国藩总觉凶多吉少,想起年已五十五岁,身材日渐衰弱,说不定会死在此次战役中,将公事摒挡得差未几后,曾国藩又将家事作了安插。

《棠棣》为燕兄弟之作,《小宛》为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而皆以脊令起兴。盖脊令之性最急,其用情最切。故《棠棣》以喻急难之谊,而《小宛》以喻征迈尽力之忱。余久困兵间,温甫沅甫两弟之参军,其初皆因急难而来。沅甫坚毅果挚,遂成大功,余用是获免于戾。因与沅弟常以暇逸相诫,期于夙兴夜寐,无忝所生。爰取两诗脊令之旨,名其堂曰鸣原堂,名斯稿为《鸣原堂论文》。曾国藩记。

吾家男人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成,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成。吾已经验数年,总未做出必然端方。吾即将北上剿捻,特定这天课,请夫人催促,亲身验功。食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一只。吾回江宁后,当作一总验。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既勤且健,永不贫贱。

同治四年蒲月初九日,曾氏上《遵旨赴山东剿贼并陈万难敏捷启事折》。折中说:"窃臣钦奉同治四年四月二十九日上谕: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着即前赴山东一带督兵剿贼。两江总督着李鸿章暂行代理,江苏巡抚着刘郇膏暂行护理。"曾氏在折中表示领旨北上,同时又陈述兵力调集及军需筹办方面的各种困难,故而难以敏捷投入战事。曾氏说:"方今贤帅新陨,剧寇方张,山东之望援急于星火,而臣策战事乃在半年以后;北路之最重莫如畿辅,而臣策直隶乃须另筹防兵。此皆骇人听闻之言,殆不免于物议纷腾,交章责备。然臣筹思累日,非专力于捻匪最熟之十二府州,不敷以弭流寇之祸。理合直陈刍荛,备圣主之采择。"此折后曾氏又附片,请朝廷另派知兵大员督办北路军务,他本人愿以闲散职员在营效力。

推荐阅读: 幻想娱乐帝国     医门宗师     星际女王难入怀     重生七零之哑女多娇     网游之诸神世纪     她的小奶喵[电竞]     妻色撩人:聂先生,求休战     富贵小财神     重生之神棍来袭     妖后倾城,夫君在劫难逃     [综]白兰氏女神     我很系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