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曾国藩对李元度说:"你去最是名正言顺。徽州乃皖南大城,又是祁门的樊篱,长毛打徽州,是想突破这道门,窜进祁门来,守住徽州意义严峻。张副宪戍守徽州几年,虽说没有打甚么败仗,但也没有丧失,你千万不要把它丢了。""你放心,长毛撼山易,撼平江勇难。有平江勇在,徽州城决不会缺一个角。"曾国藩见他说得如此轻巧,反倒不放心他去了,但眼下实在再调不出其别人,只得正色对他说:"此次围徽州的是长毛的精锐军队,你不成小觑。按理你带勇多年,我不消多叮咛,但徽州府干系太大了,我不得反面你约法五章。你做获得就去,做不到可不去,我再别的择人。"李元度内心大不悦,说:"哪五章?你说吧!""第一戒浮。你身边有很多书读得好,但并无兵戈经历的文人,对此中那些好说大话者,决不成重用。第二戒自大。到徽州后,切莫自视太高,师心自用。第三戒滥。银钱的利用,建功职员的保举,都要有所节制。第四戒几次。为统领者切忌朝令夕改。第五戒私。用人当为官择人,不成为人择官。"曾国藩的这五章,章章都是针对李元度的缺点而言的,李元度却一句也听不进。曾国藩刚说完,他便拍着胸膛说:"你也不必多说了,我立个军令状吧,徽州府倘若丧失,你惟我是问!""好,一言为定!"曾国藩伸脱手,对着李元度的手碰了一下。
本来,自乞援救徽州府的是平江勇统领李元度。李元度咸丰四年起跟从曾国藩南征北战,功绩不小。特别是咸丰五六年间,曾国藩在江西处于窘境时,李元度平江勇的确成了他的擎天之柱。但曾国藩竟然不保李元度一职,李元度心中不满。曾国藩回籍守丧后,杭州知府王有龄操纵李元度的不满,和他拉上了干系。罗遵殿身后,王有龄升任浙抚,保李元度为温处道道员。直到瞥见朝廷发来的咨文,曾国藩才晓得这事,对李元度很不觉得然。他把李元度召到祁门,明白奉告他,王有龄此举,目标在分化湘勇;而李元度投奔王的门下,也有叛变湘勇之嫌。李元度认识到题目的严峻性,又见曾国藩已实授江督,也没有需求改换门庭,遂承诺不去浙江。因而曾国藩奏请改授李元度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上谕批下来后,李元度便把平江勇带到祁门,作为祁门老营的拱卫之师。
"湘勇绿营结仇,恰是我们破城的好机遇。"罗纲领面有忧色。
九万承平军将徽州城团团围住。一颗炮弹冲天而起,徐忠带着亲虎帐冲到东门口,守门的湘勇吓呆了。绿营兵士抡起刀,像报仇似的砍杀湘勇,很快将东门翻开,周国虞带领承平军弟兄们一拥而进。城内的绿营兵不杀承平军,反而把刀尖转向湘勇。平江勇惶恐失措,大家捧首鼠窜,仓促逃命。李元度见此景象,仓猝带着一批亲信从西门逃出城外。徐忠早有筹办,在一片混乱当中挟着二百两黄金溜出城,远远地跑了。
"绿营有怨气,湘勇有傲气,有怨气则无斗志,有傲气则必松弛,我们可采纳拉拢和强攻相连络的体例。"周国虞已成竹在胸。
这一天,俄然传来动静:宁国府破了。李元度大吃一惊,忙将书稿收起,四周巡查城防。本来,朱品隆带的三千人以及霆字营分离在城外的各路人马,底子没法进入宁国城里,十足被李世贤的军队堵在城外。李世贤几次猛攻以后,宁国城里的湘勇摆荡了,鲍超亦无主张。身边人劝他:与其城破被戮,不如杀出城去,保尽力量,再纠合军队将城夺返来,大丈夫能伸能屈,不必过于拘执。鲍超以为有事理。城里三千湘勇饱餐一顿,半夜时分,乘承平军熟睡之际,冲出城门,在城外与朱品隆的援兵合为一处,向祁门奔去。第二天一早,李世贤进了宁国府。他留下二万人守宁国,亲率其他五万人帮忙罗纲领、周国虞攻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