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曾国藩 > 曾国藩(上)第一章 奔丧遇险

我的书架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庞大的哀思中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坊,以往那四个写着扁宋体黑字--"曾府"的大红灯笼,一概换成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大禾坪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渐渐飘起,一会儿悄悄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禾坪各处。

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你们不晓得,江贵对我说过,他这一起上,胆都差点吓破了。"接话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是麟书的第四子,名国荃,字沅甫,在族中排行第九,人称九爷。他也是一身纯白,但却不见有多少戚容。国荃放动手中帐本,说:"江贵说,他从益阳回湘乡的途中,碰到过两起裹红包头巾,拿着明晃晃大刀的长毛,吓得他两腿颤栗,仓猝躲到草堆里,直到长毛走过两三里后才敢出来。""团勇呢?团勇如何不把那些长毛抓起来?"国潢是荷叶塘都的团总,他对团勇的力量估计很高。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单独一人冷静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身侧重孝,轻手重脚地走了出去。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凡是称他四爷。

曾氏祖父曾玉屏,字星冈,少年时不务正业,脾气开张豪放,负气率性。三十岁后一改旧习,用心务农,勤奋耕耘,治家有方,使曾家成为湘乡荷塘都一带的殷实之家。曾玉屏为人有担负有见地,曾氏甚为恭敬他。他死于道光二十九年,寿七十六。当时曾氏官居礼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

过一会儿,一名年老的和尚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徐行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四周坐下来。只闻声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降落的、激越的、衰老的、细嫩的异化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抵分歧。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甚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端在铁炉里燃烧。卷烟在黄金堂里满盈着,又被挤出屋外,分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的覆盖四周的统统。全部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要一些质地较好的淡色绸缎,在四周的烛光晖映下,鬼火般地闪动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纸钱、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奥秘的氛围。

曾氏本籍衡阳,清初迁湘乡荷塘都之大界里,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又从大界里迁至白杨坪。

天气渐渐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扑灭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间修建黄金堂灯火透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配房。此时,这间大厅恰是一个庄严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红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暴露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庞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浅笑。幔帐两边吊挂着后代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扁舟哭母两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摆布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玄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从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传授王静斋送的奶红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采长存"。再上面是一长条红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范",左下方誊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前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卷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推荐阅读: 透视极品神医     暗黑本纪     丹神归来     让你大后方苟活,你驱逐万族打穿地面?     深深喜欢你     罪,夜     绝品废材:邪尊的逆天狂妃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冷眼红尘     中二修仙黑科技     鬼眼天骄:重生女神计划     永远不悔的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