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09. 穷得只剩下钱
清朝接收了明朝滥封的经验,除了建国的八家“铁帽子王”以外,厥后只要雍正爷封怡亲王是铁帽子王,清末封恭王、醇王、庆王仨铁帽子王,一共就十二家王爷是不降爵的,世袭罔替。别的王爷都是逐级降落,你是亲王,你的儿子就是郡王,你孙子就是贝勒,曾孙就是贝子。亲王降到镇国公,郡王降到辅国公,到辅国公就不再往降落了,往来世袭就是世袭辅国公,辅国公跟王爷的级别可就差得太远了。你是王爷住在王府,等你不是王爷的时候,你得从王府搬出来,本身找地儿住去,四居室改筒子楼了。
明清期间,统治者调剂出产干系,鼓励出产,经济持续生长,一向到鸦片战役发作。1840年,中国的百姓出产总值不是高于英国就是跟英国持平,归正毫不比它差。
以是,世宗雍正天子一下台,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均匀派入田赋中,人头税就拔除了。这个钱也没多少,一年335万两,朝廷当时岁入入4000万两,占不到非常之一,以是咱就不要了。就跟现在农业税不要了一个意义,一共2000个亿,还没有公款吃喝的钱多呢!自在市场的办理费也不收了,一年才150个亿,收场奥运会多少钱?何必跟这些贫苦人收?这个钱不要了,今后大街上摆摊的就少了,犯不着在大街上栉风沐雨了,我进大棚了。
改名田处理了农夫的地盘题目。康熙五十一年又规定,滋长人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牢固人丁税,康熙五十年,你们家有十口人,从康熙五十一年开端,你们家就交十口人的人丁税。到康熙六十年,你们家十八口人了,还交十口人的税。那我们家就剩七口人了如何办?再交十口人的不就亏了吗?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本来的田赋、徭役、冗赋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畴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两税法按人丁征税征的是小我所得税,是你的财产,这个征的是役银。就是说,你本来应当去服徭役,现在你不去,按规定你能够纳银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现在这个役银也分摊在田亩上了,这表示人丁在税收当中的感化就越来越降落,资产在此中的感化越来越上升。役银遵循人丁和田亩来分担,这叫一条鞭法。它的感化是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生长,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地里长不出银子来,你得把农产品卖了,有了铜钱,到银庄兑换成白银。如许一来,把农夫推向市场,你必须跟市场产生联络。纳银代役,包管农夫出产时候,减轻农夫承担。农夫对国度的人身凭借干系有所败坏,这个跟两税法的意义是一样的。
明朝引进的玉米、番薯,在清朝不竭地推行。崇祯年间,玉米、番薯开端在中国莳植。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夫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你吃我儿子,我吃你儿子,易子相食,换儿子吃。要不就吃观音土,吃土胀肚子,全胀死,老百姓只能造反。如果玉米、番薯来了,就没事儿了。这东西原产于拉丁美洲,那边主如果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还在亚洲的菲律宾有殖民地,而菲律宾有大量华侨。西班牙人把它带到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把它带回到中国,最早开端在福建莳植,然后逐步向天下推行。福建处所多山,地狭人稠,耕空中积很少,就种这个。它的特性就是使瘠薄地盘获得操纵,粮食总产量大幅度进步。当时,水稻一亩地四五百斤,小麦二三百斤,玉米如何着也得六七百斤,番薯是万儿八千斤。就算不下雨,你也不消施肥,八千多斤;如果风调雨顺,再一施肥,一万多斤高高的。大粗白薯,你吃去吧!降血糖、降血脂,安康食品。甭管甚么样的地盘都能够种,不挑处所,产量还那么高,太合适我们中国了。大清两百多幼年有农夫叛逆,玉米、番薯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