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妄言青苗法吵嘴,但臣观青苗法条例可知,章相公与司农寺诸官立法之意,均从便民富国解缆······平心而论,青苗法,良法也······”
“其四则是奸吏借端鱼肉乡民。朝廷明定二分利,他们收三分乃至六分,本身从中贪污投机。”
“他就是一个奸邪,祸乱朝纲······”
洛寒的话让改革派和赵佶都满心欢乐,若真有改进之法,青苗法天然会变成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既然你说你最没有发言权,为何还要发言?
洛寒侃侃而谈,一条条列举出青苗法存在的弊端。
洛寒环顾诸大臣一眼,缓缓道:“官家,臣资格浅,也偶然于功名,朝政得失最没有发言权的应当就是臣,但臣感激官家知遇之恩,且痛心于诸位相公为此事当殿争纷,故将肺腑之言,陈于官家之前······”
“其三则在于百姓痴顽。青苗法本意是假贷让他们用于出产,但有些百姓借了青苗钱倒是用于度面前之急,钱用于买米下锅或做其他事,成果到了还钱之时,别说利钱,便是本钱也还不出来。官吏收不回本钱,便没法向朝廷交差,只好用逼迫伎俩逼迫百姓还钱,成果搞得贫困之人家破人亡……”
“诸位可知高利贷是甚么?利钱高达月息六分,年息就是七十二分,乃至更高,是以说高利贷就是卖儿卖女与倾家荡产的代名词,一点都不为过。”
洛寒的思唯有些跳脱,没有说青苗法的改进办法,反而翻起汗青,谈及青苗法立法的初志。
“······以上便是青苗法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在朝者讳言不敢提及,而反对者则因这些弊端,通盘否定青苗法······实在只要大师静下心来论政,对症下药,加以改进,青苗法亦可转为良法······”
这羽士总会半路里杀出,坏他们大事。
“说出来启事让人毛骨悚然,私吞仓里部分粮食的还算是有知己的官员,更多的则是把仓里粮食拿出来,和奸商勾搭,在灾年时囤积、涨价卖出······这发得不是国难财,这是性命财!”
顿时有人想胡搅蛮缠,但洛寒还没有说出青苗法改进办法,并且天子已答应他说体例,他们只好恨恨等着洛寒把话说完,再做辩驳。
“上面臣谈一谈青苗法之失,究竟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