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治通鉴 > 第145章 (1)

我的书架

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觉得:“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乃至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内欲求交趾牧。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乃更求益州。会益州刺史鄐俭赋敛滋扰,谎言远闻,而耿鄙、张懿皆为盗所杀,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焉,鲁恭王以后;虞,东海恭王之五世孙也。虞尝为幽州刺史,民夷怀其恩信,故用之。董扶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随焉入蜀。

益州贼马相、赵祗等起兵绵竹,自号黄巾,杀刺史鄐俭,进击巴郡、犍为,旬月之间,粉碎三郡,有众数万,相自称天子。州处置贾龙率吏民攻相称,数日破走,州界平静。龙乃选吏卒迎刘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民气。

太尉马日磾免;遣使即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夏,四月,太尉曹嵩罢。

司徒丁宫罢。

蒲月,以永乐少府南阳樊陵为太尉;六月,罢。

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

诏发南匈奴兵配刘虞讨张纯,单于羌渠遣左贤王将骑诣幽州。国人恐出兵无已,因而右部落反,与屠各胡合,凡十馀万人,攻杀羌渠。国人立其子右贤王于扶罗为持至尸逐侯单于。

郡国七大水。

中平六年己巳,公元一八九年春,仲春,国众疲敝,得救去,皇甫嵩进兵击之。董卓曰:“不成。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馀级。卓大惭恨,由是与嵩有隙。韩遂等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忠病死,遂等稍争权力,更相殛毙,由是寝衰。

张纯与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诏骑都尉公孙瓒讨之。瓒与战于属国石门,纯等大败,弃老婆,逾塞走;悉得所略男女。瓒深切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馀日,粮尽众溃,士卒死者什五六。

中平五年戊辰,公元一八八年春,正月,丁酉,赦天下。仲春,有星孛于紫宫。

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意戎事;硕矫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何进召卓使将兵诣京师。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专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觉得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持久。”尚书卢植亦言不宜召卓,进皆不从。泰乃弃官去,谓荀攸曰:“何公未易辅也。”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泰隐士,进使回籍里募兵;并召工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寺人为言。董卓闻召,立即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支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如雒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太后犹不从。何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贪贱依省内乃至繁华,国度之事,亦何轻易。覆水不收,宜沉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卓至渑池,而进更猜疑,使谏议大夫种邵宣诏止之。卓不受诏,遂前至河南;邵迎劳之,因譬令还军。卓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邵。邵怒,称诏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卓辞屈,乃还军落日亭。劭,暠之孙也。

推荐阅读: 大秦:纳妾变强,开局强娶月神     武道狱尊     炮灰她姐     都市狼王     薄少,恋爱请低调     桃花道士     西游:我菩提老祖,绝不下线!     花心小保安     仙渡半妖     有种后宫叫德妃1     矮矬穷逆袭记     绝品修仙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