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以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已亥,葬文明皇后。有司又奏:“既虞,除衰服。”诏曰:“受毕生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诏曰:“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质文分歧,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素冠疏食以终三年,如文帝之丧。
玄月,乙未,大赦。
臣光曰: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故成!晋武帝赦山涛而褒李憙,其于刑、赏两失之。使憙所言为是,则涛不成赦;所言为非,则憙不敷褒。褒之使言,言而不消,怨结于下,威玩于上,将安用之!且四臣同罪,刘友伏法而涛等不问,避贵施贱,可谓政乎!创业之初,而政本不立,将以垂统后代,不亦难乎!
秋,七月,众星西流如雨而陨。
泰始元年乙酉,公元二六五年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璯与徐绍、孙彧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诏除魏宗室监禁,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世祖武天子上之上
玄月,甲申,诏增吏俸。
十仲春,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丙寅,王即天子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候。追尊宣王为宣天子,景王为景天子,文王为文天子。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馀文武增位进爵有差。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顗,凡八公,同时并置。帝惩魏氏伶仃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招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丙午,立皇后弘农杨氏;后,魏通事郎文宗之女也。
中军将军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施丧礼。如果以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玄曰:“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玄曰:“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乃止。
仲春,吴主以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砍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陆凯谏,不听。中书丞华覈上疏曰:“汉文之世,九州晏然,贾谊独觉得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今大敌据九州之地,有太半之众,欲与国度为相吞之计,非徒汉之淮南、济北罢了也,比于贾谊之世,孰为缓急?今堆栈空乏,编户赋闲;而北方积谷养民,用心向东。又,交趾沦没,岭表摆荡,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若舍此急务,极力功作,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而应烽燧,驱怨民而赴白刃,此乃大敌所因觉得资者也。”时吴俗豪侈,覈又上疏曰:“今事多而役繁,民贫而俗奢,百事情无用之器,妇报酬绮靡之饰,转相仿效,耻独无有。兵民之家,犹复逐俗,内无畑石之储而出有绫绮之服,上无尊卑品级之差,下有耗财吃力之损,求其富给,庸可得乎?”吴主皆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