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燕人尊可足浑后为皇太后。以太原王恪为太宰,专录朝政;上庸王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根性木强,自恃先朝勋旧,心不平恪,行动倨傲。时太后可足浑氏颇预外事,根欲为乱,乃言于恪曰:“今主上幼冲,母后干政,殿下宜防不测之变,思有以自全。且定天下者,殿下之功也。兄亡弟及,古今成法,俟毕山陵,宜废主上为王,殿下自践尊位,觉得大燕无穷之福。”恪曰:“公醉邪?何言之悖也!吾与公受先帝遗诏,云何而遽有此议?”根愧谢而退。恪以告吴王垂,垂劝恪诛之。恪曰:“今新遭大丧,二邻观衅,而宰辅自相诛夷,恐乖远近之望,且可忍之。”秘书临皇甫真言于恪曰:“底子庸竖,过蒙先帝厚恩,引参顾命。而小人无识,自国哀已来,骄很日甚,将成祸乱。明公本日居周公之地,当为社稷深谋,早为之所。”恪不听。
十仲春,戊午朔,日有食之。
东安简伯郗昙卒。仲春,以东阳太守范汪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兼徐、兖二州刺史。
燕人围野王数月,吕护遣其将张兴出战,傅颜击斩之,城中日蹙。皇甫真戒部将曰:“护势穷奔突,必择虚隙而投之;吾所部士卒多羸,器甲不精,宜深为之备。”乃多课橹榡,亲察行夜者。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老婆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馀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
燕豫州刺史孙兴请攻洛阳,曰:“晋将陈祐弊卒千馀,介守孤城,不中取也!”燕人从其言,遣宁南将军吕护屯河阴。
匈奴刘卫辰遣使降秦,请田本地,春来秋返;秦王坚许之。夏,四月,云中护军贾雍遣司马徐趕帅骑袭之,大获而还。坚怒曰:“朕方以恩信怀蛮夷,而汝贪小利以败之,何也!”黜雍以白衣领职,遣使还其所获,慰抚之。卫辰因而居入塞内,进献相寻。
夏,四月,桓温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
隆和元年壬戌,公元三六二年春,正有,壬子,大赦,改元。
乙亥,秦大赦。
升平四年庚申,公元三六零年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骛将之犯境;会疾笃,乃召恪、骛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暐即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秦王坚命牧伯守宰各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察其所举,得人者赏之,非其人者罪之。由是人莫敢妄举,而拜托不可,士皆自励;虽宗室外戚,无才气者皆弃不消。当是之时,表里之官,率皆称职;田畴修辟,堆栈充分,盗贼屏息。
燕吕护攻洛阳。三月,乙酉,河南太守戴施奔宛,陈祐垂危。蒲月,丁巳,桓温遣庾希及竟陵太守邓遐帅舟师三千人助祐守洛阳,遐。岳之子也。
高昌卒,燕河内太守吕护并其众,遣使来降;拜护冀州刺史。护欲引晋兵以袭邺。三月,燕太宰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积蓄,外无救济,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诽谤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朝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