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至盟津。于栗磾造浮桥于冶阪津。乙丑,魏主引兵北济,西如河内。娥清、周几、闾大肥徇地至湖陆、高平,民屯聚而射之。清等尽攻破高平诸县,灭数千家,虏掠万馀口;兖州刺史郑顺之戍湖陆,以兵少不敢出。
蒲月,魏主还平城。
十一月,魏周几寇许昌,许昌溃,颍川太守李元德奔项。戊辰,魏人围汝阳,汝阳太守王公度亦奔项。刘粹遣其将姚耸夫等将兵助守项城。魏人夷许昌城,毁钟城,以立封疆而还。
蛮王梅安帅渠帅数十人入贡于魏。初,诸蛮本居江、淮之间,厥后种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常常有之。在魏世不甚为患;及晋,稍益繁昌,渐为寇暴。及刘、石乱中原,诸蛮无所顾忌,渐复北徙,伊阙以南,满于山谷矣。
闰月,丁未,魏主如河内,登太行,至高都。
臣光曰:老、庄之书,大指欲同死生,轻去就。而为神仙者,服饵修炼以求轻举,炼草石为金银,其为术正相戾矣。是以刘歆《七略》叙道家为诸子,神仙为方技。厥后复有符水、禁咒之术,至谦之遂合而为一;至今循之,其讹甚矣!崔浩不喜佛、老之书而信谦之之言,其故何哉!昔臧文仲祀爰居,孔子觉得不智;如谦之者,其为爰居亦大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君子之于择术,可不慎哉!
夏,四月,丁卯,魏主如成皋,绝虎牢汲河之路。停三日,自督众攻城,竟不能下,遂如洛阳观《石经》。遣使祀嵩高。
徐羡之、傅亮、谢晦以亡失境土,上表自劾;诏勿问。
玄月,乙亥,魏主还宫,召奚斤还平城,留兵守虎牢;使娥清、周几镇枋头;以司马楚之所将户口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
魏主又遣并州刺史伊楼拔助奚斤攻虎牢。毛德祖随方顺从,颇杀魏兵,而将士稍寥落。
初,嵩山羽士寇谦之,赞之弟也,修张道陵之术,自言尝遇老子降,命谦之继道陵为天师,授以辟谷轻身之术及《科戒》二十卷,使之清整玄门。又遇神人李谱文,云老子之玄孙也,授以《图箓真经》六十馀卷,使之帮手北方承平真君;出天宫静轮之法,此中数篇,李君之手笔也。谦之奉其书献于魏主。朝野多未之信,崔浩独师事之,从受其术,且上书赞明其事曰:“臣闻圣王受命,必有天应。《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本日人神接对,手笑粲然,辞旨深妙,自古非常。岂能够世俗常虑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帝欣然,使谒都奉财宝、牲牢祭嵩岳,迎致谦之弟子在山中者,以信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起天师道场于平城之东南,重坛五层,给羽士百二十人衣食,每月设厨会数千人。
叔孙建攻东阳,堕其北城三十许步。刁雍请速入,建不准,遂不克。及闻檀道济等将至,雍又谓建曰:“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陈。大岘已南,到处局促,车不得方轨。雍请将所募兵五千据险以邀之,破之必矣。”时天暑,魏军多疫。建曰:“兵人疫病过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尽,何必复战!今全军而返,计之上也。”己巳,道济军于临朐。壬申建等烧营及东西而遁道济至东阳,粮尽,不能追。竺夔以东阳城坏,不成守,移镇不其城。
甲子,刘粹遣李元德袭许昌,斩庾龙。元德因留绥抚,并上租粮。
魏主如三会屋侯泉。八月,辛丑,如马邑,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