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十四年丁丑,公元四三七年春,正月,戊子,魏北平宣王长孙嵩卒。
丙申,魏主如云中。
帝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系。三十年间,四境以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罢了。闾里以内,讲诵相闻;士敦操尚,乡耻轻浮。江左民风,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者,皆称元嘉焉。
丁卯,魏主如河西。
玄月,庚戌,魏乐平王丕等至略阳;杨难当惧,请奉诏,摄上邽守兵还仇池。诸将议,觉得:“不诛其豪帅,军还以后,必相聚为乱。又,大众远出,不有所掠,无以放逐实,赏将士。”丕将从之,中书侍郎高允参丕军事,谏曰:“如诸将之谋,是伤其向化之心;雄师既还,为乱必速。”丕乃止,安抚初附,秋毫不犯,秦、陇遂安。难当以其子顺为雍州刺史,守下辨。高丽不送燕王于魏,遣使奉表,称“当与冯弘俱奉王化”。魏主以高丽违诏,议击之,将发陇右骑卒。刘絜曰:“秦、陇新民,且当优复,俟其饶实,然后用之。”乐平王丕曰:“和龙新定,宜广修农桑以丰军实,然掉队取,则高丽一举可灭也。”魏主乃止。
豫章雷次宗好学,隐居庐山。尝征为散骑侍郎,不就。是岁,以处士征至建康,为开馆于鸡笼山,使聚徒传授。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并次宗儒学为四学。元,灵运之从祖弟也。帝数幸次宗学馆,令次宗以巾礻冓侍讲,资给甚厚。又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
柔然与魏绝和亲,犯魏边。
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然犹贡奉宋、魏不断。
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诣平城谢,且问其母及公主所宜称。魏主使群臣议之,皆曰:“母以子贵,妻从夫爵。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魏主从之。
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甲寅,魏主还宫。
魏主遣广平公张黎发定州兵一万二千通莎泉道。
魏主以民官多贪,夏,蒲月,己丑,诏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因而奸猾专求牧宰之失,迫胁在位,横于闾里;而长吏咸降心待之,贪纵仍旧。
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识媒介往行,以畜其德。”孔子曰:“辞达罢了矣。”但是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馀事;至于老、庄虚无,固非所觉得教也。夫学者以是求道;天下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群臣既出,振威将军代人伊言于帝曰:“凉州若果无水草,彼何故为国?众议皆不成用,宜从浩言。”帝善之。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建功前朝,威名甚重,摆布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华,朝廷疑畏之。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觉得:“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谓道济曰:“高世之勋,自古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既至,留之累月。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收付廷尉,并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等十一人诛之,唯宥其孙孺。又杀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皆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人比之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