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 > 第47章 后记
初中毕业后我接管职业教诲,黉舍的环境萧瑟,四周满是产业区。我们踢足球的时候,常常把球踢到隔壁的工厂。那家厂在新中国建立前,是广东人的公墓,名为“联义山庄”,阮玲玉身后就安葬于此。彼时我常胡想在夏季的傍晚,骑在工厂围墙上看到阮玲玉的香魂——那就是南明中学与“魔女区”的原型。现在那黉舍早已不复存在,工厂也都被拆光了,造起高大上的楼盘,传闻房价最高每平方米八万块了。
而在畴昔的七年里,我把事情室搬回了长命路,从阳台上俯瞰长命公园,流浪歌手与广场舞大妈们轮番“冲上云霄”。每逢夜幕来临,斑斓的女人们盛装出门上班,我把她们个个设想成卡门,而不是茶花女或杜十娘。就像你看到的《长命公园的凡·高与卡门一夜》,固然我从没见到过凡·高。傍晚的公交车站边,每小我的目光怠倦不堪。我走过一个个路边摊,不测寻到一本爸爸畴前工厂图书馆里的旧书。深夜的路边堆满大排档,感激本地城管的事情懒惰,无数人在这里度过最冗长的那一夜,让我顺次看到巴尔扎克与雨果笔下的一个个名字。
约莫二〇〇六年,有个朋友奉告我,说在我分歧的小说里都呈现过叶萧、小枝、春雨,当然另有我本身,恰好是巴尔扎克《人间笑剧》的人物再现的伎俩。我对于文学实际并不很懂,我只是想要缔造一个属于本身的天下。到了“最冗长的那一夜”系列,我仍然是一个论述者和亲历者,另有俞超、李毅、白雪,以及运气多舛的叶萧警官(幸亏他没有成为沙威)。
如果能有一台机器,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平生统统的回想,在光阴的绝顶和裂缝里,安葬着每小我的芳华和无尽奥妙,好像昨日,不舍日夜。
汪峰在《北京北京》里唱道:“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抽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祷告,我在这里怅惘。我在这里寻觅,也在这儿落空。”
本日,间隔巴尔扎克的年代已畴昔一百六十多年,巴黎从聚斯金德笔下的《香水》中肮脏肮脏之都酿成环球小资神驰的圣地。而我们糊口的这个天下,就像从板砖形状的大哥大退化到了iPhone7,可打电话的服从仍然没变。但是,窜改真的如此之小吗?
直到有一天,当我写了“最冗长的那一夜”系列十几篇后,俄然发明本身找到了甚么——在这个期间,统统人的故里都会被毁灭。唯独影象不会。影象保存了我们全数的童年与芳华期,哪怕只是明天。影象也不但是本身的平生,另有我们的父辈,乃至远在我们出世之前的先人们。有些人徒劳地寻觅“精力故里”,干脆逃离都会云游四方。而对于出世在这里的我来讲,底子无处可逃,也是川流不息的天命。当我为此而烦恼之时,却忘了这刚好就是我们的乡愁。
那一年,我在榕树下“躺着读书”论坛,发过一个帖子,感慨莫言有高密东北乡,余华有浙江海盐小镇,苏童有香椿树街,贾平凹有商州,张承志有西北回族的黄土高原、黄泥小屋——那一代人,不管是贩夫走狗,还是巨大的作家,都各有各的乡愁,而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有甚么?
人间笑剧与悲惨天下
再今后几年,我在上海邮政局上班,同一个办公室的退休老干部,跟我提及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白茅岭监狱那场可骇的狼灾。
在长大成人的这些光阴里,我眼睁睁看着本身住过的家,读过的小学和中学,事情过的地点被一一裁撤。想要寻觅童年糊口过的处所,不管之前搬过多少次家,寻访所见都是不异风景: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车水马龙,但已不是故里。影象中的统统脸孔全非,就像一个被送去韩国整容返来的女人。我们是没有故里的一代人,或者故里已成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