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远不如前台那样井然有序,各种行当家伙堆作一团,戏服层层叠叠地挂着,铺面而来的脂粉气让弘历不自发地皱眉。
弘历却瞧着戏台上的人,总感觉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莫名的熟谙感。弘历四下望了望,世人都被这出新编的戏吸引住了:有的正点头晃脑地哼哼;有的一下下打着拍子;有的眯着眼假寐。统统如常的表象下,弘历却总感觉有那里不对。
和珅这才发明,史乘上记录的他的死仇家福康安,是个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青年,他身上带着习武之人特有的豪放气质。和珅朝他暴露一个和睦的笑容,福康安却无动于衷,只是开口道:“这位大人瞧着有些面熟啊?”
福康安本想拿话噎噎和珅,却被他不着陈迹地绕畴昔了,就跟打着棉花普通难受,冷哼一声便回身筹措寿礼去了。
福康安也笑道:“劳老佛爷挂记,主子健壮着呢!就是日夜兼程地赶路,看着有些蕉萃。不过能见到您,吃多少苦都值了。”
曲班主只感觉背后一阵冰冷,战战兢兢地回过甚,细心地瞧了瞧龙袍的花色面料,“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还是班主第一次见地和珅上了行头的模样,其中的冷傲不言而喻。班主禁不住鼓掌道:“妙,实在是妙,我自认阅人无数,倒是第一次碰上这么俊的扮相。”
和珅唇角微弯:“如何,曲班主不认得鄙人了?”
和珅理了理衣衫,不卑不亢地应道:“卑职常日里都跟笔墨纸砚为伍,乍然碰到一个舞刀弄剑的,身材下认识地就躲开了,冲犯之处还请福将军包涵。”
弘历看向和珅,淡淡道:“起来吧。”又对福康安道,“这是和珅,翰林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