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的忽略之处举例:
昌楚时,国子监(学)直讲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晋书》载吕光的第一个年号“太安”,而《资治通鉴》记录为“大安”。
《资治通鉴》记录:“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报酬将帅者诛之”,而《晋书》则记录:“屯据四方者,地点承闵书诛之”。因为后赵实施部落兵制,其绝大多数军队由胡人构成,各地初级将领也绝大多数是胡人,李农和冉闵则是独一的例外,并且此时李农冉闵也不在处所上,且不说各地的“赵报酬将帅者”底子就不存在,即便存在,他们也底子没法诛杀胡兵,因为军队绝大多数是胡人,他们手中底子就没有效来诛杀胡人的上风兵力,以是《资治通鉴》的记录是没法建立的。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冯过自是谦言不已,心下倒是怅惘。
《晋书·文帝纪》记录曹髦被杀以后,成倅兄弟的结局是“太后从之,夷济三族。“而《荀勖传记》中荀勖的上表却又称“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也就是荀勖的上表表现出成倅并未被诛灭三族,两条史料自相冲突。
等等。
作为小字辈的冯过见机的很,并不参与争辩,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嘛。费懋中也好,綦崇礼也罢,另有刘攽,争辩代表着治学松散,他倒是从中学到了很多。
荀彧是忠是奸之争只是冰山一角,究竟上争辩从一开端就没有停过。
如对云台二十八将的摆列挨次有误;将“特勤”误为“特勒”,《资治通鉴》对此并无改正,将错就错,《资治通鉴》卷一六四:“土门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贺敦,后辈谓之特勒。”
阿谁时空,刘攽但是牛人哪。
明者销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喜好鼎定国土请大师保藏:鼎定国土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将只见诸别史的杨贵妃、安禄山之事纳之野史而失之客观。
而《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松散,头绪清楚,收罗弘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分,考据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资治通鉴》本身也有很多弊端:
《通鉴》写白居易很多,因为他是翰林学士,多次上书,不时批评朝政。晚唐藩镇盘据,朝廷姑息,司马光对杜牧的文章非常赏识,曾将《注孙子序》、《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五文摘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四。又如韩愈,乃文起八代之衰,主动保卫儒家道统的文人,但却对其学术文明进献只字不提,只收录其《谏迎佛骨表》及《送文畅师序》。
以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事还需本身去审读判定。
比方:
别的,不止《资治通鉴》有错讹之处,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也不是得空美玉,此中有忽略之处,比如:
“韩信遂平齐,乞自主为齐假王,汉因此立之”——史记.田儋传记
朱熹在《朱子语类》的〈历代一〉中,有直接的攻讦:“温公不喜机谋,至修书时颇删之,奈当时有此事何?只得与他存在。若每处删去数行,只读着都无血脉意义,何如存之,却别作论说以断之。”又说:“温公修书,凡与己意分歧者,即节去之,不知别人之意不如此。《通鉴》之类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