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太极,生乎阴阳,太极者,名号太虚,别名浑沌,别名太一,别名一元,别名元始,别名一真,别名真一,别名纯一,别名太元,六合万物,莫不生于一,一者,六合之根,奥妙不成名状。≧
如是人胎,随人之命理而造化其形状,比方大块于无形中化为鸡卵之形,而人之命理乃从胚胎化为人形,如是则于此身复化出阴阳之精、阴阳之气、阴阳之神,而三者乃为凝合之体,人身比方太虚,三者则如三境地遍充此身而独成境地又相互交通,如是性命身乃成。
大块为阴阳与非阴阳三类境地感化而现形状,人身亦因三元境地而化成各个形色,虽同为人类,而诸人各个皆有奥妙不同,如是身相即本身精气神和合而成,是故交身乃命元凝合而成,人身因而能感到人间形色、冷暖、香臭、音声,由如是感到而生思惟认识,然后爱憎乃生,然后恩仇乃生,然后牵缠恩仇则堕迷昧恩仇之心机境地,因而苦苦执念,因而随心而感于后代,因而相互感受,相互胶葛,相互追逐,相互执念,因而人间存亡乃为疾。
以人间恩仇重故,人间众生身命展转短促,因而现变成众生寿命转短,众生心识思惟疾故,精力量为之疾化散,如是成习,因而命身数短。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力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力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发机,是故昼之精力为阳,阳性刚烈,不生可骇,阳性好静而沉寂沉默,是故夜之精力为阴,阳性荏弱,易生惊骇。
日月大块,阴阳合生,故曰大块星斗皆住虚空以内,亦名住太虚中,而阴阳之界与非阴阳界,皆遍满此太虚,是故,大块与星斗,皆同住于阴、阳、非阴阳等诸境地中,是故诸境地固不相扰,而诸境地众生乃能够订交通。
人之身有精气神之境地不同,精之境地有阴阳,气亦有阴阳,神亦有阴阳,是故交身自有阴阳之精,亦有阴阳之气,亦有阴阳之神,若夫此阴阳之精气神,亦皆有其本源,此根名一气元阳,乃如太一为阴阳境地之根无异。
若夫此身,不但有五行境地,五行于六合有阴阳,于此身亦有阴阳之别,六合有灵、息、气、质之别,此身当中,亦有如是等别离,若纤细明察诸境地,则如等观太空诸阴阳与非阴阳境地。
六腑摄受人身所进五谷之物,善佐脾、肝、肾之元息,如是脾为土而中和,肾水息津润诸脏腑,肝木气而梳理浑身筋骨肉脉,如是滋摄生身仿佛坤德载生,则名为地之界。
比方太虚中有无量大块,无量大块各以其人缘而现不等形色,诸大块亦因其众生所感之业而现分歧灵质气味,亦因不等之特性而现众生寿量是非,亦现大块净浊之别,而诸大块地点境地虽同太空,却分歧阴阳感业境地,是故除太空境地外,另有世量之别。
五脏精元虽充遍此身,皆自独立成界,是故医道分支,或以毛而见病,或以音声而辨病,或以气味而知病,或以色光而测病,如是等术理皆以其所善辨之境地而通见于五种境地。
又,太元之境,本无一物,阳灵之性冲而阴质为之萌发,故生太阳、太阴,太阳太阴灵满太元而与太虚同大,是故说太一境中复活二界,名号太阳、太阴,太阳别名太朴,太阴别名太素,盖因太朴之无形而太素之有象故。
至于万物,阳不独生,阴不孤长,是故说六合万物,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性降落而牵其阳,阳性上升则动其阴,是故阴阳互动,则万物生息有度,比方日月日夜之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