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复无目之人,耳根识界,虽聪辨十方统统音、统统声,而于色界诸相,无所辨识,此亦根界不对尘界,是故不生辨识,如有涓滴音声,则辨识乃起,认识为之活泼,因而能作于思惟流转。
说身根为知冷暖痛痒者,眼目岂不知冷暖?双耳及舌岂不知冷暖之变?若以肉根为别离,则眼耳鼻舌亦为身根,是故说诸根者,即说根性也,眼根性即见色,耳根性闻声,徒有其目珠、双耳,根性不具,亦不见色,亦不闻声,如是罢了。
无极者,生太极,太一恒生而不死,别名太虚,而涵容诸境地,诸境地为恒生者所化,是故诸境地次于恒生,虽能长生而不得不死,是故诸境地皆有灭,而太空亦有生灭。
比方眼目观于人间,若无色相,则虽有目,不见统统,是故不生色识,纵复山呼海啸之声而眼根识界不为摆荡分毫,是二界不相对故,识之别离,不为产生。
白日意作想,黑夜识作梦,
比方眼根观诸色相,非论根本质,或复人间诸和合色,无量正色,皆可谛观,无诸停滞,但是众生眼目能无碍观色,却不能辨认音声气味,是故说色界与眼界,单独成界,非一界者。
人身具足六根,而意根独居五根之上,盖意根为五根用之本也,若复意根为之歇息,则人五根失灵,统统五根界所对之尘,纵复根尘相对,而意根休歇故,不能生识。
人身具六根,所谓眼、耳、鼻、舌、身、意,此乃六根之界,六根虽居同身,通用一神一意,共在一境而各自成界,六根所观见者亦有六,名之为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所见之物象,名之为尘,盖因大块处乎太空即如微尘,故以六根观大块中万象皆如微尘现。
六识合名我,我将我玩弄,
时年丙申正月初六戌时所记,略说六根性识和合,文辞鄙陋,或不称言,随便而说,对劲忘言,莫作计着。
比方镜面,虽镜面洁白,辉映诸尘色,而其镜面不做别离,妍媸善恶,净浊荣辱,统统不做别离而涵容,如是名为大容,若复于人,亦有如此大容,于六根界、六根识界,皆具足此大容之性。
此六尘各个对应六根,亦各自成界,如是成境地时,复有六种熟谙呈现,因而乃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认识,此六种识因前次六根相对六尘而生,此十八界和合,名为人间相,人间万事,乃至存亡流转,莫不以此而行。
如是有六种认识界分解一境而单独为界,如是意境中有无量思惟念想,比方太空涵容万般六合天下、境地,太空中诸天下皆如微尘悬住,此皆有色可见之相,而无形之境地亦浩大而存,此亦可觉可测,是故说意境中诸界如太空无形之境地,而诸识思念皆可测察其相,比方空中微尘,在乎意境中,亦如微尘。
肉根非性根,神性无可寻,
比方失明者不见色界,失聪者不闻乎音界,身触失者不知冷暖,舌根失用无诸味别,鼻根失用无诸香变,意根失灵如空无情,如是六根皆可有损有坏,是故交间众生,非论人或非人皆有诸多病相,有五根身者,有五根之病患,无五根者,乃成心根之忧患,人间具五根之众生别类万千,其意根类别不等者,亦复万千不成计数。
内省所感所想,则知是人间万法,人间统统诸色、诸声、诸香、诸味、诸触,即为诸法,人间统统相,皆名为法,此法只在乎识中可见,目所见诸色,皆是法,耳所闻声,无不是法,如是即名流间相法,亦名流间法相,法由心生,如是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