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眼根神性之不达,则睁目而不见诸色,眼根神性之通达,则闭目亦可明见十方统统诸色界相,神性不达,耳根不闻声,神性若通达,虽无双耳者亦知音声之相,如是奥妙神性,世人皆具足,不识其用罢了。
思悟之人,只依其逻辑思惟而清算知识摆列,是故房间空间形状多有所变,虽常变更,而因其人习性故,房间摆列情势未曾有二类,见其知识,即知其人,此为习性。
五根识神,合意根识神,如是名为识神,识神思惟运作,一动皆动,一用皆用,比方人身一呼吸之行动,浑身高低气血,乃至任一毛孔,无有不行动者。
五根识神,只作受取,不作思惟,不感触,五根摄受诸用,而感其意根,因而意根乃思惟所摄受者之妍媸、善恶、是非、痛痒,乃至人喜乐悲愁之情义,皆从意根作而生。
挥金如土者,非此事而何?
若夫女子不甘四分之德身,欲自成五,男人亦五,若如是,则男人若依本性谦逊一分,则女子德位反男人,如是男人则为人间之轻贱,而女子反为高贵,此乃悖逆六合之理也。
世情或流变,世相亦随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人涵养君子之德行,除自强外,尚谦逊一分,是故男人乾德六分,女子身弱,认识根器亦不及男人乾德认识根器之广,是故坤德四分。
比方沙海有城,一日骤风而沙城为之藏匿,至于人海王城,虽则百千年而城中地白,沙城无人保护,乃为弃城,王城人海所住,虽世人日日造作而城不为之坏,以保护者众而洒扫者勤故,勤护自心,乃如王城,不勤保护,则是自弃。
心欲迷六根,根性生识神,
夫人身之贵,自成一六合,
如是诸小风俗尚不认知,何况最深习性之所见地,流于皮屑,如何信知骨髓之精纯,空说血肉,如何信知精力之奥妙,信知尚不成得,如何得行此路?是故于不信者不成言其深,于皮屑者说血肉,于血肉者说骨髓,于骨髓者亦难言精力之奥妙,何故故?骨髓之无形而精力之无相,于无形之心,难信无形之妙,纵复书可,亦难行之。
如是各种见地,皆是识神之所承办,神为识本,识若无神,不能运转,是故言思重而神伤,故交歇息时,名为养神,此乃认识之运转,多用于神,名为思神,亦识神之一。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若复有人,心无涓滴空地,必不能听受别人言语,所听者不过自心原有之知识,此等人,心不进言,故名闭心者。
妍媸善恶,痛痒爱恨,只在第六意根神性所运作,此中乃有‘我’,所谓他美他丑,他善他恶,我痛我痒,我爱我恨,皆此认识心自做思惟,此认识神总摄六根认识,乃人自称之我。
识神非形色,乃为认识根,
民气最难测,难见更难懂,
人之心性亦如一城,若广说之,比方一国,又广说之,乃作一界,复广说之,可比太虚,终所说之,乃等道境,依所心量,取所能解,自观表情,乃解所取。
五根用精力,思惟亦耗神,
是故凡人只在五根认识境地中行动,不见自认识心,则不见本身心所行所思之底子,若见自认识神,则能自观统统意、统统念、统统想、统统思、统统虑,见此统统思惟,乃能明见自心中统统耗损精力之行动,如是乃能自悟涵养之道。
焉有地覆天上之理耶?若如是,则男人者不欲为乾,女子常爱为尊,如是世道,男人身后,退福生为高贵女,女子身后,进福生为轻贱男,如是男女之相,倒置来去,世道流迁罢了,非地真覆于天上,乃为心愿业缘福德之倒置变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