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儿亦按捺不住心头之喜,想到前有“三年之约”,后又逢着仙姑昭告下山之期,乃知涉世机会已至。而仙姑向来垂彼苍意善听民意,遂煽动阿大阿2、小五小八等人一同前去长生殿向仙姑要求。仙姑见状,便知是九儿之意,本偶然过早带其下山,但仍命司礼贤女制题遴选之。
石敬瑭“趋利避害”的行动虽为后代所诟病,但暮年交战时还是个铁骨铮铮的男人,在镇州战役中,与刘知远、郭威二人结义,浴血奋战,踏尸前行,成为守军中的俊彦,其光辉战绩也奠定了三人成绩霸业之基。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贤人同忧,大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大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交代安妥后,仙姑便欲往东南边向去。临行前再次叮嘱九儿道:“若遇生人,万不成言及神山之事。”九儿点头领命,言将以符儿自称。
乱世随风过,乱世高山起。彼世虽称王,三世而后仁。
话说这黛眉仙山位于洛阳城之西北,而仙姑欲往之金陵却在距此往东南边向千里以外。九儿跟从仙姑下山后并未一起疾行,却被安设于离神山脚不远的一处茂林,本地人称之“神雨蕉林”。
柴夫人有一内侄,名唤柴荣,其祖父柴翁、父柴守礼皆为乡里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得闻姑母嫁给了军中大将,遂欲前去洛阳投奔。
时价后唐亡国、后晋建国之际,郭威还是闭口莫言,入编于刘知远麾下,远观着石、刘二人相争。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回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衬着。
阿二答曰:“《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而后,伉俪二人常共读兵法、共聊天下,幼年浮滑的郭雀儿垂垂成为沉稳睿智的军中大将。
贤女言:“蒙学已授三载,本应各方汇题以考之,今时况告急,只一题教尔即是答。曰:何谓德?何谓道?何谓乾?何谓坤?何谓事?何谓神?”
得闻白狼逃蹿、仙姑震惊,九儿本觉得跟从其下山之事打了水漂,失魂落魄之际,却不想仙姑亲身于白头峰,奉告九儿本日稍息,明日便一同下山。九儿仓猝地将绣金铃等三件宝贝备齐,又带了些祝词斋女筹办的干粮金饰,伴同乌梅仙姑天不亮就下了仙山。
正值晌午,符儿嚼了几口从猎户家带来的干粮,打盹虫渐渐爬上脑袋,头显得更加沉重起来。符儿干脆将彩铃发带另一头系于发梢,这才放心肠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