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上生果酒水齐备,香炉青烟环绕。
他就对谢氏道,“你把英哥儿教得很好,这段日子经了事,全没之前的怯懦机器,极好。”
谢氏捧着懿旨,难掩不测神采。
也就那些盼着选进乾王府做四妾的人家,巴不得李英歌被太后和萧寒潜不喜。
次日一早,李福又来报,“乾王殿下命人送了个外务府的宫女来,说是送给二蜜斯使唤,恰好学学进宫的端方。”
他得知萧寒潜送礼又送人,欣喜萧寒潜对女儿的好,加上李府借住有功,更加感觉东风对劲。
那些逾制的布料,正应了进宫的景。
李英歌端着半碗粥难以下咽,宫中赏人的大锅粥,味道至心不咋地。
宣旨寺人顿挫顿挫的声音落下,将懿旨交给按品大妆的谢氏。
李子昌啜了口热茶,点头道,“大皇子殿下已经出京,只等他带着东北大营的人回京献俘,这一年的朝事就算美满了。现在朝中无大事,我也能好好松乏一阵了。
他是万寿宫的总管大寺人,天然晓得这事是萧寒潜求太后办的。
那女子接话道,“奴婢会拳脚,受命庇护小王妃。王爷给奴婢赐了名,您喊奴婢常青就是。”
女儿曾痴傻的事,谢氏之前瞒得死死的,以后各种更是半点没流露。
萧寒潜对她好,她也不会让他丢脸。
谢妈妈和常福常缘收起惊奇,忍不住笑起来。
那太后要见李英歌,就不是为了究查乾王府闹出的传言!
他好久未见女儿,六部直到腊八过后才真正安逸下来,只等封印过年,他一有空入内宅,就急着来看女儿。
这日入夜,李子昌脚步生风的进正院时,已过晚膳时分。
明显这两人都是憨货,行事略呆萌。
这份殷勤细心,如果她真是个小女孩儿,定会被他打动吧!
常青哦了一声,和小福全儿排排站,拍雪烤火,行动如出一撤。
“太后娘娘赏的,就是毒你也得给我喝了。”谢氏瞪女儿,嘴角却挂着笑,“我就说听乾王殿下的没错!他一个大男人,怎会操心网罗女儿家的布料?定是为了你进宫的事,特地向太后娘娘讨的上贡好物,送了给你。”
常福和常缘恭声应是。
光看端方,倒能入太后的眼。
李英歌万事不睬,用心办理穿用。
这位李二蜜斯年纪虽小了点,却有大师做派,接旨时温馨而灵巧,涓滴不见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