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 韩太师因大不敬之罪阖府蒙难, 唯有玉嬛兄妹幸运逃出来。可惜厥后兄妹失散, 谢鸿赶去时, 也只找到被奶娘抱着南下的玉嬛,遂将她带回谢家,对外只说是外室生的女儿,生母刚病逝,抱回府里养着。
他这会儿还不能露底,便假装不明白,抿了抿唇角,偏不说话。
梁靖这回倒是开了尊口,挣扎着接了勺,就着凑到跟前的碗,将板栗鸡肉吃洁净,连汤都一滴不剩。末端,舔了舔唇上残留的味道,回味无穷似的。
玉嬛对此甚为对劲,“滋味如何?”
谢鸿想着宫里那位年已五十的老天子,那里舍得?
果然是他太短长,将追杀的人甩得干清干净,还是另有隐情?
冯氏看他面露戚色,便轻拍他手背,“你也别愁。那梁靖能寒舍都城的安闲去军中历练,想必是个有主意的人。等他返来尝尝态度,再筹议这事也不迟。再说,这事儿终须问问小满的意义。”
这话也有事理,瞒着不是悠长之计。
“我晓得呀。”玉嬛趴在桌上,渐渐地取蜜饯吃,“就是猎奇他的来头罢了,没拿他如何,还好吃好喝照顾着呢。”
梁靖才刚包扎好,靠着软枕躺在榻上,见玉嬛出去,目光突然涣散了些,仰靠在软枕。
东跨院里,玉嬛除了剪时新花草插瓶外,也常带着吃食去客院看望。
梁靖尽管躺在榻上稳如泰山,喉结滚了滚,显见得是眼馋甘旨,却总不肯说半个字,还衰弱地轻咳两声。
玉嬛“唔”了一声,捧着板栗鸡汤,秀眉微蹙,一脸担忧地在他面前晃来晃去。
玉嬛毕竟被可怖的梦境困扰,虽美意救了人,到底存着点戒心。
——对疆场上历练过的年青小将而言,明白日躺在榻上装睡,实在比受刑还难过。更何况谢府的丫环仆妇服侍得经心,几近把他当转动不得的废料照看,饮食起居都要来帮把手,叫他很不适应。
他执意不肯,谢老太爷倒是生了气,感觉谢鸿不为家属着想,这回谢鸿被太子打压,便听任不管——看那意义,是想叫谢鸿认清情势,跟家属服软,交出玉嬛的。
玉嬛隔了几步的间隔将他打量,“晏大哥伤好点了吗?”
十多年前的冤案,当今皇上钦定的事,哪还能昭雪?
以后玉嬛总会带着食品去客院,可惜梁靖要么在昏睡,要么就摆出衰弱模样,总不肯流露秘闻。他那浑身的伤实在骇人,玉嬛有所顾忌不能乱来,旁敲侧击没能摸到他半点秘闻,反倒送了很多甘旨滋补的汤。
谢鸿坐了半天,下榻毁灭灯烛,“等机会合适,便跟她说了吧。”
可惜那晏平整日里大半时候都昏倒着,她想探探秘闻都没机遇。次数一多,她便瞧了出来,那人是用心躲着她呢。
后因满腹才学选入东宫侍讲,渐而汲引为太子少师,在景明帝即位时尊为太师。
如是静养了几日,梁靖就再也睡不住了。
“可若蒙在鼓里,她就不晓得防备。在都城我真是提心吊胆的,恐怕她跟萧家那些害人的混账走到一起,那就真对不住太师了。”
玉嬛却用心捧着鸡汤不肯近前,任由香味往梁靖鼻子里窜,却只迷惑道:“晏大哥,你先前说的那些人究竟甚么来头?不会再杀返来吧?要不要我爹跟巡查兵马司打个号召,帮你防备着?”
——那边仿佛还残留着她温热的呼吸,带着少女淡淡的香味,有点痒。
……
可惜美食有去无回,始终没能撬开那张铁铸似的嘴,跟个油盐不进的铁嘴狐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