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敬固然没有直接参与到不久前斩首李进忠的行动中去,但他仰仗着耐久奉养天子练就的灵敏的嗅觉,还是在获得李进忠死讯的第一时候里即猜到了事情的本相。并且这类猜想,不管是从王保儿口中,还是从天子俄然赦免来兴儿的欺君大罪,复职赐婚给他的缓慢窜改当中,都一再地获得印证,使得他毫无疑问地确认,李进忠是死在了天子手中。
自李进忠身后,他不但仰仗着兼任监门大将军的身份,重新对监门军严加整饬,报请天子允准,将监门军中凡是与李进忠有过密切来往的将校尽数打发到了西疆防秋备边,并且毫不手软地把已经闭幕的“靖宫差房”中李进忠的统统故旧靠近人等一个不留地遣送到了几百里以外的上阳、九成等离宫当差,在大明宫完整消弭了李氏权势的影响。
如果不是攻占蒲州的军报先到了半个时候;如果不是天子接到军报后当即摆驾后宫;如果不是禄光庭半道将天子拦下,引往丽贵妃的瑶华宫;如果不是已近二更时分,天子一到瑶华宫,便招樱儿侍寝......
眼下李进忠既然已死,本身又被天子正式任命做了内侍省监,作为李进忠亲信的禄光庭此时本应是夹着尾巴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戍守格式,为何却要出人料想的再三高调行事?
显赫一时的李进忠终究在他一力扶保登极的天子手中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了局,可他生前最靠近的亲信禄光庭却一点也没有遭到连累,反而在李进忠身后,仿佛更加遭到天子的重用了。对此,尚敬颠末量日的苦思冥想和悉心察看,得出的结论是:天子是想借禄光庭来制衡本身,制止内侍省的大权被本身独揽,另一个首要的启事则是禄光庭和攀附李进忠时候并不算长的韦敞一样,都在李进忠尚未失势之前,就在宫中找到了另一座背景--丽贵妃独孤婉容。
故而,尚敬在收到这份与半个时候前他亲手呈送至天子手中的那份官军攻占蒲州的军报内容截然相反的军报时,也并没有很在乎。他只是派了名小宦者到延英殿刺探了一下天子的意向,当得知天子摆驾后宫,半路上被禄光庭引往瑶华宫时,尚敬的心机都转移到了禄光庭的身上,乃至于健忘了他手头另有一份需收到当即进呈天子御览的告急军报。
这么多的如果不是堆叠在一起,使得新任内侍省监尚敬到任不敷一个月就几乎铸成了大错。
有了这个惊人的发明,尚敬心中不由得出现了一阵酸楚:唉,如果不是两年前本身被当作太子的替罪羊进了李进忠、禄光庭的察事厅子,没能经受得住那边的酷刑询问,过早地供出了太子是找人顶罪的幕后主使,或许现在天子尚不至于对本身既用且疑。他禄光庭也就不会有机可乘,与本身在内侍省分庭抗礼了。
内侍省监这个位置固然明面上远远没法与三省六部的长官相提并论,但自天子祖父坐朝当政至今,三代以来,实在际职位和权力已模糊然超出于了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些位当朝的宰辅之上,素有“内相”之称。能够胜任如此官位的人在外人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沉默,打扮做大智若愚的模样来明哲保身,躲避冲突,但倘若在天子面前也如许,就很难获得天子的信赖了。
至于禄光庭嘛,尚敬一贯以为天子之以是将他从监军的位置上调回长安,多数是出于安抚李进忠,使他不致于因天子重新启用本身而心中生疑的原因。禄光庭固然在内侍省奉差多年,并且耐久担负内寺伯,有旁人难以企及的办案、整人之才,但在尚敬眼中,他只不过是本身和吴孝忠的烘托罢了,天子对他毫不会像对吴孝忠和本身一样信赖有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