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隆版《阳城县志》卷十六《志余》载:“泊园,明太宰张慎言别业也。在县东三十五里屯城。其地名虎谷,本王国光尚书小筑,后太宰复营此为菟裘。其处松柏苍翠,溪涧盘曲,秋冬之际,红叶弥满山谷间,尤其奇胜,溪尽处为小桥,桥北绝壁,建阁其上,状若飞楼,言曰“菌阁”,最称幽旷之居。”想必那座在桥北绝壁上制作的阁楼,远远看上去像一只庞大的蘑菇,以是起名为“菌阁”,张慎言在菌阁完工后,又诗一首,题为《虎谷飞阁成落之》,云:“别浦乍晴新雨后,长林才弄好音初。筇将倦矣云多白,酒忽醒时松正疏。淙响欲逋留可住,冷风送善领其他。看来诸好纷繁落,着此孤亭良不虚。”
2014年的正月初三,是一个雾霾覆盖下的好天。早餐后,领着女儿,轻装简行,朝阳城方向解缆。操纵春节休假的时候拜访几个古村庄,是年前就定好的打算。
屯城村除民居修建颇具特性外,比较有影响的修建另有一座东岳庙,庙为金代修建,正殿和耳殿石柱上刊勒的修建年代,如“承安四年”“大安二年”“泰和戊辰”等还清楚可辨。掐指算来,大殿已历约八百年。飞檐斗拱,巨大的具有较着收杀的抹棱檐柱,仍然是金代原物。但屋顶是上世纪60年代返修过的,已非本来的螭吻雕甍。正殿屋脊上后补的三个五角星,曾被拍照家们传为笑谈。唯有一座古钟和几根石柱保存了一丝原貌,院中摆布有松树围起的两条甬道,石子摆设的图案为“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刘少奇”,字形模糊可辨。传闻屯城东岳庙的庙门曾经非常壮观,四梁八柱,木雕纷披。上世纪阿谁特别年代,有村人把庙门上的铁钉敲下来卖了钱,门上木雕被粉碎殆尽。现有的大门为厥后补建,平常风景罢了。
屯城的陈姓,先祖为陈廷敬的宗子陈谦吉,陈谦吉致仕后搬家到屯城。陈主任至今记得,屯城本来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城,并且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这四道城墙因为众所周知的启事,厥后都被毁了,只剩下一截城墙的遗址。张慎言的祖坟也在“破四旧”中破掉了,石人石马被凿开用来修建了沟渠。
东岳庙内的砂石石阶严峻风化,其风化程度证了然汗青的长远,八百年,八百年足以让石头化成土。八百年足以使山崩地裂,河水断流。八百年留下的只是一段笔墨,几个传说。
在屯城统统都丽堂皇、厚重高雅的旧修建中,张慎言的“泊园”最惹人遐想。
拜访屯城,最后是因了对张慎言的追慕,走马观花一番后,才知屯城丰富的人文汗青,不止一家一姓,也绝非一篇文章能够穷尽。私心但愿屯城在此后的扶植中,能规复泊园的部分旧貌,能将现存的旧民居保存下来,但愿走进屯城第一眼看到的不但是一个笼统的图案,另有张慎言的泥像。
“泊园”,在张慎言的心中,是人生的暖色,是故乡的温情,是可避风雨的港湾。算下来张慎言在故里的赋闲光阴,应当是别人生中最好的日子,宦海上的荣辱得失,比起厥后的贼害横行,国破家亡,实在也算不了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