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该与裴嶷对视一眼,各自点头浅笑。裴该是以就问了:“我欲使子远奉命,镇抚氐、羌,使不为祸,且助朝廷,子远可敢为否?”游遐当即拱手请命:“遐必不负明公所托!”裴该说好,想了一想,又道:“氐、羌中另稀有人,子远且为我寻访之……”
裴该对游遐解释说:“我闻传言,此三人皆为氐、羌中健者,或能为我所用;即不能为用,亦当监督之,使不为祸——子远且为我访来。”
游遐闻言大吃一惊,连连摆手:“千万不成!”
建兴四年六月,冯翊郡内的不蒙羌部策动兵变。
裴该用心提出反问:“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彼等操中国言语,莫非刘曜等辈不能么?即彼等能耕作,据我所知,平阳的胡人亦多有处置农耕者。此时名虽附之于晋,实在不过归从各守相、豪强罢了,并不从朝廷号令,则一旦有枭獍之徒攘臂而起,异日必为大患啊——巴氐之事,就在面前。”
裴该想让游子远找谁呢?当然都是史乘上留下名字来的猛人啦:一个是蒲洪——也即苻洪,前秦太祖;一个是姚弋仲,后秦建国之君姚苌之父;一个是吕婆楼,其子吕光建立了后凉国。
最后游子远总结说:“西戎与北胡分歧之处有三。其一为言语分歧:氐、羌所说,与我等大同小异,且混居既久,其人多能操中国言词……”
颠末汉末动乱,关中、汉中等地,人丁死伤流散,则乏人不能足食、乏人不能足兵,那还如何对峙争雄啊?以是北有杨阜、郭淮等,南有诸葛亮、姜维等,都三天两端地把缓冲地带的氐、羌往本身海内掳。这也正说了然氐、羌多数是能够开开荒地,停止农业出产,顺利融入中国封建经济体系当中去的。
裴该微微点头,心说我明白你的意义,确切后代也有研讨,氐族、羌族和汉族所用说话,都同属于汉藏语系。
现在游遐所晓得的羌部,雍州境内唯有冯翊的不蒙和大荔——不过估计不蒙羌之号,自此灭亡。秦州境内,较大的羌部有南安郡的赤亭羌、陇西郡的莫折羌和无弋羌——实在三部隔着不远,都居住在渭水上游谷地。别的陇西郡西部,汉末宋建所盘据的枹罕故城,传闻也有羌人活动,因为过分悠远,游遐并不清楚内幕。
不蒙羌首要居住在郃阳和大荔两县的交境处,也就是冯翊郡北部高地与南部平原的分界地区,此前刘曜南下,挟裹了很多羌人参军,其他的大多逃入岭谷当中,还余两千多户。陶侃被授予了“前部督”,主掌冯翊、北地军过后,恐怕这些羌人藏匿僻野,不便办理,就筹算把他们迁至大荔以南,与另一部荔非羌相归并。
游遐乃至还弥补说:“氐、羌除几大部外,散居者多已编户,等若晋人矣。”很多都直接上了官府的户口名册,那跟晋人另有甚么辨别啊?
“自陇西枹罕而至凉州南部,近有鲜卑来此,其酋名为吐谷浑,乃辽东慕容廆之庶长兄,分一千七百家而西徙,途并氐、羌,其势渐大,亦不成不防备之也……”
武都郡西有宕昌羌,操纵地形之便,盘据自雄,不过——游遐说到宕昌羌,脸上略略透暴露一丝诡异之色:“传言说,彼处晋、羌混居,其酋姓梁,本为晋人,且为乌氏的别支……”说不定还跟梁芬有亲戚干系咧!
不蒙羌不肯迁徙,就此掀起了兵变,但被陶士行率兵很轻松地便讨平了,屠其大半,孑遗索系南下,发给荔非羌众为奴。
接下来再说“羌”,羌人的汗青比氐人还陈腐,能够说源于中原民族建立之初。“羌”字的本意,就是牧羊人,可见最后属于游牧民族。按照后代的研讨,周、羌很能够同源异流,周之先祖后稷为有邰氏的姜嫄所生,而“姜”字本义即为牧羊女,很能够有邰氏即为羌人之一部。至于大名鼎鼎的太公望姜子牙,也能够本为羌人,或被周人封于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