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他的话那青年嗯了一声背向后一靠抬着头看着苦慈反问道:“大师如何会以为那边是瘟疫呢?”
那青年见明慧姿势也觉风趣,只是那和尚禅心太浅,于佛理一道之上似不像那孺子更得大道真经。他也不好难堪于他,因而青年转过身来看着苦慈问道:“风雨寒天,大师还疾行不断,看大师足下泥泞沾身,身上僧衣尽湿这般行动也未免过分奔劳。”
陈忘云持续道:“起码百人存活,比一人独活人数上岂不是更占上风?”
苦慈亦是反问道:“那一人又有何罪,因百人而死又是何其冤哉。”
陈忘云盯着苦慈的双眼,神采渐冷,语气也降落阴冷的说道:“此去川南,救人,杀人!”
苦慈点点头问道:“敢问陈施主,此去川南所谓何求。”
“大海潮起,群鱼迎浪而上,大海潮落,群鱼困于沙丘之上,毙命只在瞬息之间,有稚童怜鱼拾鱼入海以期使鱼货重生,但是稚童力弱,而群鱼数多,有路过者言曰'沙岸之上群鱼数量如恒河沙数,君所救者如九牛一毛,其行不愚呼?‘’稚童指入海之鱼而答曰:‘此鱼入海而获重生,命也,命岂能言轻?‘’尘凡如潮,你我皆是潮退去后沙岸上挣扎求生之鱼,命不异,性附近,同是挣扎求生,不因数量多寡而让生命的重量有所丧失。此非处理题目之难,若以施主之言那么生命有大小之分,有贵贱之辩,有凹凸之别,以少救多可也,那以贱救贵可呼?以低救高可呼?以数百凡人之命以救一个修道者岂不是更合施主的数与质之论?每一个生命都应当获得尊敬,生命岂能够数量论之,在施主眼中得救者百人,在那受害者眼中,他之生命莫非不是独一?施主以数量而论及存亡请恕贫僧难以苟同。”苦慈摇了点头反对着陈忘云的说法,微微起家以表歉意。
明慧听他口出惊人之语,神采一变,而苦慈则是端坐如莲,风吹不动神采淡然稳定只是微微点头道:“不知施主,救谁又杀谁呢?”
陈忘云见他这般说法微微点头但言辞中倒是持续逼迫道:“大师仁心,但是仁心不能处理题目,今必然要杀一方能救百,大师当如何?”
那青年青轻展开眼道:“哈,大师谈笑了,晦名陈忘云。”
陈忘云却并没有放过苦慈持续诘问道:“以大师来看当如何破之?”
见他问起苦慈还是淡然回道:“此去蜀州川南之地。”
苦慈见状微微躬身施礼谢道:“阿弥陀佛,多谢施主。”说着便踏入凉亭以内,明慧见状也赶紧跟了出来,凉亭以内,苦慈正襟端坐,明慧站在一旁谨慎服侍也不敢粗心,刚才他被那青年一句禅语难住,心中不免有些惧意,不由自主的眼神就飘向那青年。
听到这话,苦慈展开眼来细心看了看青年,见他根骨浅显并无特别之处,虽他言语机锋颇懂佛理,但的确是凡夫俗子,不是修道中人。不由心中也有猎奇之感问道:“施主是大夫?”
陈忘云望着苦慈淡淡的说道:“但是那百人无辜,因一人而死,岂不冤枉?”
苦慈微微行礼说道:“急世人之所急,渡世人之磨难,本是修道者应为之事,理所该当。身虽污,净水洗之,人若危,神难救之,救世人之难,不得不如此。”
“既不随心,便不随身,但雨已沾身,更易动心。削发人如果动心便是犯了佛门戒律。还请看在佛祖面上且不难堪我们这些方外之人,莫让我们犯了佛门戒律才是,还请施主大开便利之门才好。”合法明慧不知如何作答时,苦慈徐行上前,轻言细语。虽是童身,但气度安闲,言语比武不落下乘,虽是反击别人机锋之言却不让人恶感,自有一股温暖之感,让与谈者如沐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