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无:通毋,“不要”的意义。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服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笃可托,寡言少语,要遍及地去爱世人,靠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许躬行实际以后,还不足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译文】
上一章有“行不足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阐扬。子夏以为,一小我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吵嘴,首要不是看他的文明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施“孝”、“忠”、“信”等传统伦理品德。只要做到了前面几点,即便他说本身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品德涵养的人了。以是,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络起来浏览阐发,就更能够看到孔子教诲重在德行的根基特性。
【原文】
【原文】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题目,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题目。孔子要求弟子们起首要努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杰出的品德看法和品德行为,如果另有闲暇时候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当代文籍,增加文明知识。这表白,孔子的教诲是以品德教诲为中间,重在培养门生的德行涵养,而对于书籍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原文】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门生,但《史记・仲尼弟子传记》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门生。
⑤抑:表示挑选的白话连词,有“还是”的意义。
【注释】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归天,回想长远的先人,天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诚诚恳了。”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了解即为:和顺、仁慈、恭敬、简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门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身后,他在魏国鼓吹孔子的思惟主张。
【评析】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窜改的意义,此句即为尊敬贤者而窜改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义,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邦:指当时盘据的诸侯国度。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归天。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孔子并不信赖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了然这一点。固然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以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类主张,但他却非常正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看法中,祭奠已经被异化,不但是祭奠亡灵,而是把祭奠之礼看作一小我孝道的持续和表示,通过祭奠之礼,,能够依托和培养小我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感情。是以,本章还是持续深化“孝”这一品德看法和品德行为的内容。
【评析】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译文】
【评析】
【原文】
孔子办教诲,把培养门生的品德看法放在第一名,而文明学习只是第二位的。究竟上,汗青上的任何阶层,不管仆从主阶层、地主阶层,还是资产阶层,教诲都是为其政治办事的,特别正视门生的品德操行和政治表示,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层的需求。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层要求的各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