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祎却自他的眼里读出了别样的神韵,捉着青玉笛的手微微一滞。
沿槐道而行,视甲士们的谛视礼于不见。
刘浓剑眉不着陈迹的一皱,这甲士在偷窥本身,固然仅是仓促一瞥。
闻唤,萧然浅笑含首。
“且慢!”
刘浓洒然一笑,淡然一揖,将袍一撩,快步向宋祎而去。
二人并肩入内,萧然嘴角始终带笑,刘浓目不斜视,来福捧着锦盒亦步亦趋。
刘浓大步上前,抓住青玉笛的另一头,微一用力,宋祎放手。美郎君走到高处,凝睇青玉笛,笛身浑若玉,触手暖意犹存,微微凑唇,青香一阵。
宋祎莞尔一笑,捉着笛走向山下,行至一半,实在忍俊不住格格乱笑。半晌,笑收,缓缓回顾,深深万福:“刘郎君,此乃宋祎平生所闻,最好之曲。”言罢,冉冉而起,回身便走,再不断留。
“只知音,宋小娘子,刘浓……”
刘浓将茶碗一搁,迎目萧然,淡然道:“但闻曲,不闻其他。”
“刘浓,谢过子泽!”刘浓淡然行礼,面不改色,目若朗星。
这一滞,陡转即逝。
刘浓点头道:“临时安待。”
“请。”
宋祎在前,刘浓在后,相隔三步。七月七,将近秋,阳光绵软,落叶三两。宋祎专捡落叶踩,轻风悄旋轻纱,刘浓心中安好,俩人皆无言。
若真在南豫州,理应一探……
“梅,梅花三弄。”
“宋小娘子应知,刘浓居华亭,华亭靠海。海中有巨舟,舟上有轮匠,若乘风顺水,指日便可至他乡,他乡甚美,有青山绿水,亦有……”
刘浓也不肯在此事上多作胶葛,当即笑道:“季野昨夜贪酒,故而高卧不起……”继尔又道:“彦道也刚离丹阳,如果子泽早来几日,定能见着。”
宋祎回目俏顾,嘴角洋着朴拙的笑,一瞬又不见,以青玉笛指着刘浓:“君有大舟,君有美乡,何如,何如……宋祎不肯往。”不待刘浓说话,青玉笛再一点,又道:“君已非昔日,更若美玉也。离山送别,意已至也,宋祎就此别过,望君莫念,绿萝mm,君需顾恤。”言罢,媚媚一笑,欠身万福,欲去。
槐道中,数十名甲士沉默肃立,铁盔上插着盔缨,阳光照在铁甲上,泛着夺目异彩,甲薄,华而不实。领头甲士按着刀,捺着沉稳的法度走来,朝着宋祎重重阖首:“娘子,可否起行?”
萧然笑道:“彦道入历阳之事,萧然已知。实不相瞒,萧然不日将渡江前去历阳,届时再与彦道谋醉。”
何人窥视?!倏然间,刘浓心有所察,剑眉一拔,漫不经心肠转首,不知何时,萧然正站在门前浅笑,怀中斜打一柄雪毛麈。
刘浓抿了一口茶。
笛有九孔,一气六合,两归。
等得三息,见刘浓未答,独自走到山草绝顶,迎着风,纹荡着一身的绿纱:“幼时,宋祎从师学笛,笛音陈迹斑显,问师何如,师曰:你我皆笼中之鸟尔,故,自缚于音。”言至此处,像个小孩子普通扬动手中的青玉笛,回目笑道:“若使日不落,若使山涧青,水流亦潺潺,结芦伴云眠,难道赛仙?”
来福与萧氏管事犹在等待,见他回返,萧氏管事疾疾迎上前,礼道:“刘郎君,我家郎君有请。”
美郎君锲而不舍,持续吹笛,何如音同而艺非,一曲下来,刘浓面红如坨,眼神讪讪,不尽窘然。
“瞻箦!”
“如此,且随我来。”
刘浓看着宋祎,面色还是平平,嘴角带着如有若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