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何如此能够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能够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绝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民气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鸡鸣而起,孜孜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孜孜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无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知己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以是事天也。殀寿不二,脩身以俟之,以是立命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端,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有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罢了矣。”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自范之齐,瞥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类似也。”
孟子曰:“形、色,本性也。惟贤人然后能够践形。”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