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刚将这些犒赏交于部下,那宣旨寺人便笑着对李啸说道:“赤凤伯,咱家恭喜了,赤凤伯这般年青,却身居这般高位,又得皇上这般正视,实是人中英杰也。要晓得,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元帅,总统兵马,下辖漕纲,乃是国度倚柱般的存在啊。”
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另有寺人后辈与少数民族首级。
“哦,本来是王公公。”
而李啸收到的伯爵腰牌,为象牙精玉所制,为最高档的仁字号,雕镂精彩,外型流利,上面有舞龙蟠云之饰,高低皆有圆窍,穿有玉色丝绦,以利系挂。这类仁字号的腰牌,向为公、侯、伯等超品之爵者,专门佩带。
一众将领与军兵,见到站在高台上向的赤凤伯李啸,竟有种令人爱护的君临天下的气度,无不大声喝采,齐声喝彩。
让李啸完整没想到的是,崇祯竟会这般信赖自已,给自已封的这个总兵官,竟然是大大违背祖制,给了自已军权与治权一把抓的办理形式。
这天上午,李啸刚带领众官员从龙口港返回之际,便有军兵告急来报,说朝廷派了宣旨寺人,已于本日达到了赤凤卫。
一众挂印将军当中,唯有马祥麟是以副总兵之职,挂衔为骠骑将军印的。
听了王承恩自报家门,李啸陡觉心头一阵刺痛。
他们的声音,有如滚滚春雷,扫过全部赤凤城。
第二百六十七章蟒袍玉带兵部核验李啸军斩获的首级后,仅过了八天,朝廷升赏的圣旨便正式下达了。
现在的他,除了只想获得那登州城以制作船厂与驻守海军外,对于获得地盘瘠薄的登州府各州县卫所,兴趣并不大。
天子的犒赏之厚,实在大大出乎他的料想以外。
“山东赤凤左都督李啸接旨。”
李啸笑道:“李某何德何能,能让皇上这般信重,心下实在惶愧之甚也。却不知这位公公,贵姓大名?”
只是,天子要给自已加封为世袭的伯爵,这可不得了。话说从周朝时,中国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制,而后代的西方贵族等阶轨制,实在不过是按当代中国爵位称呼翻译过来罢了。当然,因为近当代史中,西方的文明与科技非常强大,远超满清治下的中华,以是世人反而西方爵位轨制更加体味,有不明其故者,乃至觉得爵位轨制是从西方演变到中国的,是为大谬也。
只不过,朱元璋担忧册封太滥,故强行并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故而,在明朝,连流爵都相称可贵,更不要说还给诰券铁券之类的世袭爵位了。
能获蟒服,可谓极大荣宠,象在野史中,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厥后的首辅薛国观等人,便曾获过蟒服犒赏,天子此举,代表李啸在其心中职位,己经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划一分量,可谓相称看重。
那蟒服上有前胸后背皆有四爪团龙,下为江牙海水,与天子所穿龙衮服极其类似,所分歧者,只不过所绣之龙,比龙袍上的五爪金龙少一爪罢了。
如果,朝廷只是擢本身为登州府的团练总兵官倒不算甚么,此时大明各镇总兵浩繁,各地已渐成滥觞之势,象李啸自已,畴前便曾是赤凤总兵。
李啸心头,敏捷地开端考虑起来。
只不过,在李啸心下,真正最让他为之震惊的,还是朝廷擢升自已为登州府总兵官之职。
当然,他身份有些特别,一来他是土司,朝廷赏其将军印多有拉拢之意。二来秦马两家,三朝以来对朝廷忠心耿耿,频频出兵勤王讨逆,为王前驱,这个敕封的骠骑将军,有很大启事是朝廷出于对他家属的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