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孰为此者。
故能成其私。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旷兮其若谷﹔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飂兮若无止。
夫兵者,不祥之器,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自伐,故有功﹔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混兮其若浊﹔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有为而无不为。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我独泊兮,其未兆﹔
强其骨。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谷得一以生﹔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实其腹,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荒兮,其未央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是以贤人之治,
犹兮若畏四邻﹔
天长地久。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法律滋彰,盗贼多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故建言有之: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三章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