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兮若畏四邻﹔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是以贤人之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不失其所者久。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法律滋彰,盗贼多有。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敦兮其若朴﹔
不尚贤,使民不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犹兮若畏四邻﹔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臣。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常使民无知无欲。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混兮其若浊﹔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非以其忘我邪。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公乃全,全乃天,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风雅无隅﹔
天长地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满足者富。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