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这番话说得张绣心悦诚服。张绣叹道:“都怪张绣痴顽,听将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请崇如上书丞相,张绣愿降。”
“十胜十负论”极其驰名,是郭嘉通过对曹、袁两家各个方面的对比、阐发而得出的结论,言道曹操有十胜,而袁绍则有十败。不过,刘墉对此却很有些不觉得然。汗青上官渡之战虽以曹操的胜利告终,但客观来讲,袁绍的兵力远甚于曹操,机遇也远比曹操多很多。只是因为太多不肯定的身分,使得这些机遇一个个地从袁绍的指缝间溜走,他一个也没掌控住,这才培养了这场汗青上极其驰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范战役。
“丞相,万不成!”刘墉躬身答道,“刘表虽不敷惧,却非朝夕可下;我军不习水战,与孙策交兵难有胜算。即便得胜。也必是兵力怠倦,粮草无济,伤兵满营,若袁绍趁机来攻,我等如何抵挡?”
摆设伏贴,曹操问道:“何人前去襄阳、江东,与刘表、孙策修好?”
刘备忧心忡忡隧道:“曹操部下虎将如云,几个谋臣又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尽早杀之,又怎会同意派刘备带兵前去?”
刘墉安抚道:“皇叔莫急。刘墉获得动静,现在袁术穷途末路,欲走河北投其兄长袁绍,数日内必行。刘墉在相府有一内应,如有动静便来奉告皇叔。皇叔获得信息,便挺身而出,就说袁术北走,必过徐州,自荐领兵前去围歼。皇叔自此便可龙归大海,虎回深山。”
“刘景升与扬武将军夙来交好,由他前去,必可马到功成。”郭嘉禀道,“再派尚书令荀彧敕书孙策,封其为讨逆将军、吴侯,孙策必感激丞相,江东亦无忧也。”
曹操大喜道:“崇如,那你说说,孤该如何出兵呢?”曹操现在对刘墉那是越来越赏,越来越喜好,这个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年青人脑筋里有着太多令人欣喜和意想不到的主张。
“刘墉觉得,丞相与袁绍决斗,除正面相恃外,核心也不成不防。并州、孟津、延津、白马、甄城、青州均要分兵扼守,以策万全。”在两千年的汗青中,各朝各代都对官渡之战做过周到、详确的阐发,因此刘墉的见地自是远远超越在坐的每一小我,提及计谋布局来那是不假思考,信手拈来。
曹操收到张绣请降的文书,欣喜若狂,亲率朝中文武官员到许都城外驱逐,给足了张绣面子。曹操又奏请献帝加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为执金吾使,刘墉为益亭侯。曹操欢畅的不但是收降了张绣,更是获得了贾诩。曹操问道:“文和,现在张绣返来,天下震惊,孤想趁机招降刘表、孙策,不知可行否?”
曹操又问道:“孤若先派兵征讨刘表、孙策如何?”
曹操仰天长笑,赞道:“崇如所言,恰是孤等议定之计。前者文若先生曾言,扼官渡便是‘扼其喉而不得进’,也是此意。如此看来,你们是豪杰所见。好,我们就把决斗定在官渡。”
第三,丞相请看,鸿沟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这官渡为汴水的起点,既是许都的流派,亦是保卫许都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