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钦则仁波切在年青的时候,因为作为晋美林巴的转世而被宿世的弟子们所恭敬,他们等候多钦则成为削发人的典范。而多钦则在获得授记后,并没有被国师的职位所吸引,也没有被削发人清净戒律的好名声所束缚,而是以在家人的形象,乃至以猎人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流浪于康巴地区。在衡量获得与落空之间,多钦则仁波切平生所走的门路在最后并没有获得世人的遍及称道。多钦则仁波切的安然与勇气,就来自于对佛、菩萨、上师的真正信心,有甚么样的人缘,就接管甚么样的人缘。如果是根据凡大家间的判定为原则,当然会决定以别人的支撑、恭敬为奇迹成绩底子,如许做的成果能够是获得人间的权势、款项,乃至弟子们的恭敬等等,但不会获得大成者多钦则的平生所闪现给我们的那些。
这一座法当中就把前面这么多的加行,以及主修的法门全都具有了,从出离心到菩提心的七重因果和自他想换,乃至于密法的加行、本尊观等等,都被美满融入此中,我们就晓得这个法的殊胜,它是显密圆融的一个完整传授。即便我们的心如同铁石普通的坚固,通过这类菩提心的修持,也能被它所溶化,能把我们的光亮心给透收回来。修到最后,用一个描述词来描述,是甚么呢?“我的心太软!”现在不是风行一首歌心太软吗?但他阿谁“心太软”仿佛是受了勉强似的,而我们修菩提心,只会忸捏本身永久做得不敷!
不管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统统的所作所为实在都是在庇护自我。若能放下自我,幸运才会到临;没有放下自我之前,甚么都不会来。我们为甚么痛苦?为甚么难受?为甚么惊骇呢?这都是有固执存在的启事。本来固执带过来的就是惊骇,这个惊骇从何来?来自自我。
当每一小我受完法后,上师就开端了他传法后的讲授。
或许,有人把这类态度当作默许。但有些思疑论者,还是在猜想。毕竟好动静来得太早,估计有些等候的心,不敢必定。
我们现在就明白那些上师、活佛们在修甚么了,他们也修菩提心,并且把它当作首要的命脉来修。他们穷尽毕生的精力都在修菩提心,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喇嘛作为大悲观音的化身,他也修菩提心,更何况我们凡夫,有甚么来由不修菩提心呢?!
终究有机遇,获得上师传授的第一个密法了。不但是大师都在如许说,并且,有人向木江师兄求证时,木江师兄也只是笑,并不否定。
大师现在也就明白,为甚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首要靠菩提心的力量,他菩提心达到必然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的能够。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体例,他的菩提心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主如果靠往昔的风俗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此生听闻到佛法就能天然发心,这称之为“因力”发心。但是如许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这个寻求物欲的期间,早已“民气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以是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动静可得。
我们常常发愿生生世世不分开佛菩萨,实在是生生世世不分开自我!但愿统统的人先体味自我并断除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