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本身就是偶然候,在这个时候相里它稳定,那么,下一个顷刻它也应当稳定,有一顷刻稳定就会有两顷刻稳定,以是说从时候上说,说它顷刻生灭还是不对的,还是一个相对说。为甚么呢?
上师从一开端就说:“如果你想了解空性如许大的主题,不如先了解无常,因为切近我们的体验。”他说完这句话后,最开端解释的体例,竟然是从科学的角度解缆的,这让我一方面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感觉上师真的是太短长了。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是我们作为佛教徒最早学会的念诵。但实在的皈依却不但仅是念诵罢了,是要看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三宝。
貌似四周反击,实则一盘散沙。我本来有个教员最爱援引这句话。
以是,固然菩提心本身的确是缘于统统众生而发心,但它也必然是实在可行的。我们老是以为本身在发菩提心,但如果贫乏上述的察看,菩提心所缘泛博无量的特质,很能够就会被自我虚饰成为一种浮泛,底子没法被落实的“泛博”。菩提心的泛博,是很多个“藐小”善心的积累和升华;菩提心的无量,是落实在每一个新鲜个别身上的,那份逼真担忧的不竭堆积与裂变。
但看一看本身,我已经生起出离心了吗?我每天修的是出离心吗?
在实际观修时,外四前行中哪一个内容最震惊你的心,最能打动你,就要对峙对这项内容做观修。
就像一个家具一样组合在一块,真的有壁橱这个法吗?没有,只不过很多板、钉子组合在一块,这个缘和合了,我们就以为壁橱呈现了。任何一个法都象彩虹一样人缘和合,闪现上有一个彩虹的像,也是一个缘生的法,并不是真的有甚么。人缘所生法,我说便是空。人缘所生法,它的自性就是空性,以是缘起就是性空。缘起就是统统万法人缘所生,人缘和合生起,起就是闪现的意义。
比如来了妄念如何办?情感颠簸如何办?身材打动如何办?挑选困难如何办?
观无常悟到无自性是很轻易的,前一顷刻和后一顷刻的身材已经不一样了,那么哪个是“我”呢?这是从时候上顷刻生灭破我执。从空间上就是多体法,身材是多体支分的,这个身材能够分为地、水、火、风,也找不到“我”;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多体法,每一个法都是独立的,都是各有各的种子,各生各的法,没有绝对的干系。固然有必然的互为缘起,但不是一个团体。
“那好,我们在坐的学佛的有长有短,但为甚么没法真正体验空性呢?”
“人缘所生法,吾说便是空;亦为是化名,亦是中道义”,万法是空性的。
起首,最根基的,我是否有实在的皈依?
我们固执一个事物的时候,比如买一辆车子,会别离这个车子是我的、是新的,固执它是常有的,等开了十来年后,在这段时候里才渐渐地发明它在变老、变旧、变坏了,发明了它的无常性。但是明天买一辆车,明天开着也是一模一样,还是极新的,绝对不会设想到它是无常的。厂家说过三五天,乃至一个月,如果有甚么题目还能够换,为甚么呢?就是因为它没有多大的窜改,还是新的。
当然,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却让我找到了禅定的真正奥妙:“禅定不是指脑筋里空无一物的板滞,禅定反而是,答应统统都能够产生。”
人间万法也是如许,并没有稳定的我从这里走到那边,而是这个法当下在它的位置上生灭,第二顷刻又在别的一个处所生灭,第三顷刻又在另个处所生灭。这一顷刻在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了,下一个顷刻在别的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缘起干系,有一个增上缘的干系,也要靠前面事物的生灭来引发前面事物的生灭。每一个都是即生即灭,也是新的事物的生灭。并不是有一个稳定的东西从这里移到那边,没有挪动。万事万物都是如许这一顷刻就已经生灭,灭了即是这个事物消逝了,第二顷刻重新生出来,重新灭掉,这个才叫细无常。这叫类似相续,因为前一顷刻的生灭和后一顷刻的生灭很类似,这个事物的相状很类似。凡夫把这个类似相续当作稳定的“我”来固执,是以就有了贪着、嗔恨、造业、受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