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肌腠 外清闲 血之流溢,半散于脉外而充肌腠外相。
外疏浚 内畅遂 此二句是解以是发汗之故也。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虚痨病 从何起 咳嗽、吐血、五心烦热、目花、耳鸣、口烂、鼻干、气急、食不知味、羸瘦、惊慌、梦遗、来往寒热、怠惰、嗜卧、倦怠、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症,皆成痨病。
抢救先 柔润次 柔润熄风,为治中风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甚妙。
元阳伤 八味使 崔氏肾气丸,后报酬八味地黄丸。立方之意,原为暖肾逐水,非补养元气。明・薛立斋及赵养葵始用以温补命火,时医遂奉为温补肾命之主方。景岳右归饮、右归丸皆本诸此。如火未大衰者,以还少丹代之;阳虚极者宜近效白术汤。
四血痛 发笑先 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脉涩,大便黑,宜桃仁承气汤、发笑散。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非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见效哉。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献可论 合二张 明・宁波赵献可,号养葵。着《医贯》。大旨重于命门,与张石顽、张景岳之法不异。
大半夏 加蜜安 冲脉不治,取之阳明。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圣之经方,惟仲景知用之。
温燥行 升清气 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肾水,即元阴也。元阴亏,为蒸热、咳嗽、吐血、便血、遗精、喉痛、口疮、齿牙浮动等症。
腹中痛 照诸篇 脐上属太阴,中脐属少阴,脐部属厥阴,两胁属少阳、厥阴之交界空中,宜分治之。然其粗心,与上不异。
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灌溉不周,以 虫丸为上剂。今之医辈,能梦见此二方否?
迨东垣 重脾胃 金・李杲,字明之,号东垣白叟。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七十二,旧本亦题元人。作《脾胃论》《辨惑论》《兰室秘藏》。先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
寒与热 若回翔 寒热必应期而至。
六经辨 圣道彰 《内经》详于针灸,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本来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
虫丸 干血已 《金匮》大黄 虫丸。自注∶治五痨诸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
二神方 能起死 尤在泾云∶民风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发展不荣,以薯蓣丸为要方。
补天手 十二方 越婢汤、防己茯苓汤、越婢加白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蒲灰散、 芍桂酒汤、桂枝加黄 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枳术汤、附方《外台》防己黄 汤。
医学源流第一
水肿病 有阴阳 肿,皮肤肿大。初起目下无形如卧蚕,后渐及于一身,按之即起为水肿,按之陷而不起为气肿。景岳以即起为气,不起为水,究之气行水即行,水滞气亦滞,能够分,能够不必分也。只以阴水,阳水为别离。